家访案例

时间:2022-10-05 21:33:43 专题范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家访案例

  家访案例(一):

  到了xxx家,朱妈妈问及孩子最近的状况,看着孩子一脸的忐忑,我让孩子自己说。xxx说:“我觉得自己语文课感觉还好,但是数学课不太认真。”好家伙,一语中要害,这跟之前梁老师跟我交流的状况十分吻合,看起来,这孩子还是很了解自己的。“那话的时候,为什么会这样?”“有时候是同桌找我说话,有时候是不懂,就听不进去了。”呵呵,很懂得趋利避害。也不点破,顺着孩子的话,问:“那你该怎样办?”听孩子娓娓道来,不由感叹,三年级的孩子,其实很懂事了,做老师的,该怎样引导才能使孩子心悦诚服,这是我们要思考的。朱妈妈说自从家里有了书架以后,孩子看书用心了很多。看来环境也是很重要的。

  因为工作忙,不能很好地监管孩子也是朱妈妈的话题……所以我觉得就应让家长们明白,教会孩子对自己负责很重要。但很多时候家长也要尽可能地抽空关注孩子,毕竟孩子还小,家长有家长该尽的职责。

  临走,家长要请我一齐晚餐,说这天是孩子十岁生日。凑得真巧!因为还想走几家,所以离开了。但路上去蛋糕店给孩子定了个小蛋糕。聊表一份祝福!

  等到再准备联系两家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这天的家访只能到此。这样的走访,让我看到了孩子不同于校园的另一面,教育要走心,务必了解孩子,在电讯、网络高度发达的这天,家访以直接应对面的方式更直接有效,我会一向继续!

  家访案例(二):

  xx的父母都是下岗工人,家里生活条件很差。他很聪明,但是从来不想用在学习上,只想怎样玩的开心。为了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后会努力学习,我作了一次家访。

  我利用周末时间来到他的家里,他的外公接待了我,当我说明来意后,老大爷十分高兴。他向我介绍了家庭状况以及孩子在家的表现状况。他说:由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最多回家一次,两人还不是一齐回家,孩子同时见到父母的时候很少,可想而知孩子肯定是想念父母的。所以老人看着孩子可怜,就加倍的疼爱她,什么事情都依着他,从来不让他干任何的事。此刻都11岁了,还是外婆每一天给洗脸,早晨睡懒觉不爱起床,外婆就等在床边,看上学快要迟到了才叫醒孩子。孩子不爱学习,怕写作业累,外婆就不要求孩子写了,有时还替孩子写作业。听到这些,我心里已经想好了怎样做好老人家的思想工作了,我从表扬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我说:xx待人热情,有礼貌,热爱劳动,讲卫生。外婆听了也点头,但是,不学习可不行,将来没有知识干什么都吃力。此刻管还来得及,即使孩子将来不能成为什么人才,做家长的也不会后悔,留下遗憾。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我们老师有职责管理学生,但是家长也要在家管理,我们双方要密切配合才能管到位。如果家长不能持之以恒,高兴就管,不高兴就不管,要么就打,就完了。此刻管是为将来不管。之后外婆听了连连点头。

  最后我又给外婆提了几点推荐:一、推荐家长孩子尽量自己接送,以便于与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孩子一天的学习和表现。二、推荐家长和孩子定好合约,不完成作业不准玩,在校园打架回来就罚。管就要管得彻底,一边打还要一边教育,要让孩子心服口服。三、推荐家长每一天晚上陪孩子读半小时课外书。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这样孩子的阅读、理解潜力慢慢就会提高,成绩也就会上升。

  家访过后一星期,xx就明显有了进步,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我经常和家长联系,交流思想,家长也高兴。原先家长很怕见老师,此刻主动和我联系。一个多月下来,xx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作业不拖拉了,打闹现象少多了,没事时还能看看课外书。虽然他的理解潜力还很差,成绩提高不太大,但是作业上错误少多了,我相信有了好的开始就有成功的可能。

  家访案例(三):

  学生:朱文杰

  家访主要资料:

  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学习状况,商讨如何提高该生的学习成绩。

  家访资料:

  老师向家长反映状况:该生在校虽能能融入到群众中,但是调皮好动,一刻不停地不是讲就是动,坐在周围的学生可谓是苦不堪言。学习缺乏自觉性,天天不完成作业,每一天都是利用课间和午后时间来完成,但是一没看住就不知跑到哪去了。经常给小组丢分,学习成绩也不理想,最基本的题目也出错,让老师很是头疼。老师期望家长能督促孩子认真完成作业,毕竟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同时做好预习和复习。能够体谅家长忙于生计,但孩子是父母的重心所在,抽一些时间问一下孩子的学习状况,让孩子感受到态度的重要。

  家庭状况:

  父母每一天在城里打工挣钱(家中一个姐姐也已经毕业)晚上回到家已经精疲力竭,父亲又是个吃粮不管事的人。孩子的一切事情都是由妈妈一人负责。而妈妈的方式此刻除了骂就是打,可这一切都已经不起作用。双休日根本管不住,一天到晚都在外面玩,家人不叫也不回来吃。

  心得:

  素质教育的开展,越来越感受到后进生该怎样办,因为学生在校时间太短了,各类活动增多,再加上我们基本都不是本辖区内的孩子,家长要么疲于生计,对孩子教育的意识比较淡薄,对孩子往往放之不管,要么就是家庭主妇,只顾孩子吃穿,好多都还放在培训班,一说起作业,家长就会推脱:在培训班已经完成了来了事。老师忙于各种活动,忙于教学,实在没有那么多精力单独辅导孩子,每一天辅导的也很有限。像朱文杰这种母亲不是不管,是已经管不了,但仅凭教师又无能为力,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我们深思。

  家访案例(四):

  我是初中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这个班是我自己带的,我十分了解自己的班里的学生,差生、调皮生有三、四个。当我决定把这个班带上来时,我就下定决心必须要改变差生的状况。

  首先我从班上最差的学生入手,齐智是我班的双差生。他不仅仅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也差。上课坐不住,听课不专心,喜欢管闲事,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下课喜欢追逐打闹,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数、外语都没有及格。本学期,我和俩位老师去他家进行一次家访。

  我从表扬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齐智待人热情、有礼貌、热爱劳动、讲卫生,家长听了也点头,但是不学习可不行,将来没有知识干什么都吃力,此刻管还来得及,即使孩子将来不能成为什么人才,做家长的也不会后悔,留下遗憾。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家长说他们也管,但是管不好,有时管狠了爷爷和奶奶就护。

  我和家长一齐分析了原因,并且最后我又给家长提了几点推荐……

  家访对改变差生状况是不错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我班的差生状况必须会得到改善。

  家访案例(五):

  李宜萍

  这是一个很乖巧的孩子。各方面都不用人操心。妈妈反应孩子在家有时会不爱看课外书。就这个问题与孩子讨论。小家伙说,老师,还是以前,你要求我们摘录的好。你要我们摘录了,我就会认真看书,摘录下来的还能用到作文里去。好样的,懂得给老师推荐了,谢谢哦!

  家访案例(六):

  孙庚,男,10岁。父亲长年在外面打工,母亲好打麻将。因此,他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上了学之后,母亲很少过问他的学习状况,而奶奶除了骄惯孙子,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之外,也很少对其进行正当教育。在家里,孩子有求家长必应,使他从小就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在校园里,该生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上课捣乱,不按时完成作业。上三年级以后,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忽冷忽热,孩子犯了错误,母亲就会一顿暴打。教师家访了解状况,奶奶百般隐瞒庇护。久而久之,他对母亲的做法产生了抵触情绪,对奶奶过分的依靠,对老师的话听而不见,任凭老师怎样苦口婆心的劝说,他就是一言不发。

  为了教育好学生,除了认真观察记录孩子的在校表现外,我还多次进行了家访,和家长一齐分析了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

  经过几个星期的帮忙和教育,我发现该生上课不再调皮捣蛋,与同学也能和睦相处了,完成作业状况也有了好转,上课能用心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我很高兴,在班会课上及时对他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并让他做了典型发言。看着他发言时的那张笑脸,我也会心地笑了。我把这些告诉了家长,家长也很高兴。原先他们怕见老师,此刻经常主动和我联系,了解孩子的状况。一个学期结束了,该生不光学习取得了进步,而且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好转。

  家访案例(七):

  到金宇航家的时候,他正在玩电脑。望见我,原本正准备拿鼠标的手赶紧锁了回去。这是一个十分渴望老师肯定的孩子。既然孩子在玩电脑,我就以电脑开启了话题。他告诉我,爸爸妈妈都很忙,不能带他去旅游,他就在电脑百度实景地图里旅游。已经去过好多地方了,国外去过东京……他还给我演示了如何操作。我由衷地称赞:“你让我学到了一样新鲜的旅游法,谢谢你!而且下回若我打算去哪旅游,先告诉你,你帮我看看,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小家伙很乐意的点头。

  之后跟他谈,最近数学作业计算几次全错的问题,他说,他也不明白为什么。与家长一齐看来孩子的作业,寻找错误的原因。我告诉他们:“错一两题很正常,但每次六个计算全错,那肯定不仅仅是粗心,而是存在问题。所以务必认真寻找做错的原因,对症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

  家访案例(八):

  李芊是一个“一切皆可改变”的女孩,我在走访后就深刻的认识到了。

  早晨九点,骑上我的摩托车,带上李芊,沿着蜿蜒的乡村公路,我们就出发了。金秋十月,天还微凉,转过三条公路就到了她的家。到她家时,映入眼帘的是即将竣工的三层楼房。她的奶奶正在门口用洗衣板洗衣。跟其奶奶说明来意后,她奶奶热情地接待了我,邀我在板凳上就坐,并叫下了在楼上工作的李芊的爸爸。我与家长聊聊家常,聊聊孩子,并将寝室发生的事件原原本本的告诉了他们。

  待时机成熟,我动情地说:“李芊,你爸在外打工抚养你们容易吗?你奶奶这么大年纪照顾你容易吗?老师呕心沥血教育你容易吗?下一次违纪时,先想想这些,你就没有违纪的念头了。这天,当着奶奶、爸爸以及我的面,表一个态,今后怎样做。”

  李芊早已泪流满面,说:“奶奶、爸爸、老师,我明白错了,下一次我不会再犯错了。”

  我明白,教育的目的已到达,我又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今后,只要你听奶奶、爸爸以及老师的话,不违纪,老师依然爱你、喜欢你,一视同仁的对待你……”

  和李芊一齐回校时,艳阳高照,心底暖暖的……

  家访案例(九):

  按了门铃,来开门的是小蔡同学,只是没想到,他一打开门看到是我,没有打招呼,转身就跑了。有些讶异,这孩子不至于怕我怕成这样吧?平时都很乐意跟我说话的呀!做作业去了!结果还真给我猜对了!当他妈妈责备他不懂礼貌的时候,他跟我们解释,是因为陈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没做完,要赶紧写作业呢!这是一个作业困难户,常常作业没写就把作业本放家里,然后确定家长都上班没时间送,来避开我查作业。每次都是等我跟家长联系上才补做。我赶紧夸他:“望见老师,明白要赶紧完成作业,很好。作业是为了看你是否有掌握老师教的知识,不做就没办法查漏补缺,所以你要想办法,再也不做钱老师作业的孩子。”孩子点点头。蔡妈妈说,觉得自己很亏欠孩子,三班倒的工作,常常都没时间监管孩子的学习。为了让孩子能管好自己的学习,我对小蔡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爸爸妈妈负责赚钱,给你买衣服买玩具,让家里人过得更好。你的任务就是学习,所以管好自己的学习,让爸爸妈妈安心。不会的能够电话、微信问,但绝对不能因为爸爸妈妈没有及时查作业就不做,否则最后不能进步的就是你,你说呢?”孩子点头。期望明天,小蔡同学会按时上交作业!

  家访案例(十):

  xx同学一家四口人。爸爸、妈妈、她和弟弟。我跟她的妈妈交谈了半个多小时。一方面,我向她的妈妈交流了她近期的表现。期望能得到家长的大力配合,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另一方面,从跟家长的交流中得知,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认为女儿不是上学的料,初中毕业找个工作算了。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弟弟身上。妈妈在超市工作,有时要晚上10点才能到家。不仅仅帮不了女儿,甚至还需要女儿照顾弟弟吃饭,带着他的弟弟玩,哄弟弟睡觉。导致女儿不能把心思全部用在学习上,作业经常完不成,学习越来越差。期望家长想想办法,保证孩子的学习时间,有不会的题或需要背的家长需要想办法帮忙她。要不然影响的会是孩子一的辈子。透过跟家长推心置腹的交谈,家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愿意配合老师工作,要改变只有在校园有老师抓紧的状况,尽量抽出时间给孩子多辅导辅导,透过家校共同的努力,让xx同学早日进步。

  家访案例(十一):

  学生许毅,沉默寡语,有时还忘掉当天的作业。数学成绩较好,对英语一点兴趣也没有。

  家访目的:了解父母对他的教育方法,改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尽快的融入初三学习生活,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好的成绩。

  家访时间:2010年11月10日

  那天是周日,我去的有些早,他妈妈正在做早饭。一听说我的来意,立刻将我拉进屋,让我坐下,然后有连忙叫起还在睡觉的孩子。孩子见了我,又是惊喜又是紧张。我一见这情形,我说:“许毅,你放心,老师不是来告状的。”这时的他,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妈妈听我这么一说,她倒有些急了说:“老师,这么早不知您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有?该不是他犯错了吧?”我让他们都坐下。我说:“孩子这段时间进步可大了。”之后我一五一十地将孩子在校的好表现说了一遍。能够想象他妈妈心里必须美滋滋,因为整个谈话过程她就给我斟了五杯茶。

  谈话最后告一段落,问了问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说,这段时间他挺高兴的,因为他真的感受到了进步的滋味……

  当天,他和家长硬是留我吃饭,但是我没有,登上自行车回了校园。孩子之后的学习状态可想而知,更可贵的是他学会了学习,学会了自信。

  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我收效很大,至少孩子们明白了,老师和家长对他们都是有期望的,都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努力,去发挥。

  家访案例(十二):

  体育训练尤其是羽毛球训练本身具有单调、枯燥、艰苦等特点,如果教师听之任之不予重视的话,很可能会导致一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就此“夭折”。小学生进行羽毛球的长期训练是凭借自己的喜好、兴趣,累了他们会怕,严了他们会烦,久了他们会觉得无味。所以,要想取得预想的训练效果,就需要看体育教师的训练艺术了。家访是最能有效促进学生训练、提高学生运动成绩的重要途径。借着本次千师访万家的契机,我利用课余时间对校羽毛球的成员一一进行的家访。

  透过家访,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园中羽毛球训练的行为表现,讲解家长教育子女的职责以及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身体状况、学生家庭锻炼的状况、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方法。透过这些了解,结合学生在羽毛球训练中的表现,再把信息反馈给家长,有效地促进羽毛球训练效果。

  透过家访,使我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加深,与家长统一对羽毛球业余训练的思想认识,对学生今后羽毛球的训练达成的共识。学生都表示要认真训练,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家访案例(十三):

  访问者:初一年级1班主任李雪宝

  被访问者:罗逸飞的家庭(扬州阳光小区)

  08年10月11日晚,我到一位学生家中进行家访,目的有两个:寻找转化的办法和了解本地家长对教育的态度。

  该生存在问题:学习成绩不理想,平时喜欢捣蛋,有新年级的学生有外出玩耍的行为,喜欢围观学生矛盾,滋事。逆反心理强,在家基本管不住。

  优势:该生年纪较小,可塑性大,心中还有热爱校园、班级、教师的情绪表现,成绩虽然差一点,但还在30—50分左右。

  经过与家长长达一个小时的交谈,了解到:拆迁安置家庭比较富裕,但不太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忙于商务或者打工,无暇顾及。孩子在家中生活空虚,基本上是靠看电视,上网、外出打游戏机来消磨时间。

  对家长提出的推荐:改变“家道”尊严的态度,无论是爷爷、是父母都要平等对待孩子,不要一味教训与说教,要蹲下来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看课外书,或适当的家务,占领孩子空虚的时间,让孩子减少与游戏机的接触;加强家校联系,回校后我要协调教师,借鉴成功教育的理念,多鼓励这位孩子。

  了解到学生的这些状况后,我决心利用家访这一家校共建的重要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的协助,以求共同努力转化罗逸伟同学。以下是我的具体做法:

  1、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为了让学生明白家访不等于“告状”,也为了让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能够教好的。在家访前的一段时间,我尽量挖掘罗逸伟同学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小优点也不放过。因为我明白,再坏再难教的学生都有其存在的闪光点。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正是重塑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也是向家长证明他的孩子不是“一无是处”、“无药可救”的有力说明,只要我们给予他足够的爱心与帮忙,他是会变好的。

  2、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访前的几天,我打了几个电话,最后联系到了他的在五星电器的爸爸罗克明,我耐心地向他爸爸解释,孩子出现这种状况,其实做父母的就应负很大的职责,而不能全归罪于孩子不听话。此刻,应以一种悔罪的态度对待孩子,而不是看到他不顺眼就破口大骂或痛打一顿,那样只能使孩子更憎恨自己,得不偿失。他爸爸还是比较关心孩子的,最终听取了我的推荐,保证以后不再打骂孩子,而用讲道理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最后,我诚恳地问他:“过几天(星期三)你是否有空?我们几个老师准备来家访,商议一下如何教好罗逸伟,你能否抽空回家一趟?”在我的耐心与诚意下,他爸爸最后答应尽力配合老师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于是我就向他说明了我们这次家访的目的和想法,他都一一答应了。

  3、争取学生的信任。

  家访前几天的一个下午放学后,我找到罗逸伟同学,与他坐在树阴下进行了一次长谈。我首先让他坐下,帮他整理好衣领和红领巾,之后从他的家庭谈起,告诉他,老师很同情他的状况,他所犯的错误是有原因的,并非不可原谅,不必因此过于自责,也不要自暴自弃。然后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也有很多优点,尊敬老师,劳动用心肯干,篮球打得比较好。我还说他的为人不错,老师很想与他交个朋友,问他喜不喜欢跟老师交朋友。他竟有点不相信地抬头问我:“你真的想和我做朋友?”我说:“当然想啦!你不喜欢吗?”他红着脸说:“喜欢呀!”最后,我说,以前你犯的错误咱们都既往不咎,因为那都是有原因的,你毕竟还小,不能全部归罪于你,算是给你一个改正的机会吧,但此刻你渐渐长大了,以后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他低下了头。这一刻,我明白我的真诚与爱心已经打动这颗顽石了!

  4、架起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期盼中的群众家访最后到了。晚上七点多,我们一行来到了罗逸伟家,他请我们进屋坐,还主动倒茶给我们(这是我放学时提醒他的)。正如我们所期望的,他爸爸也在。我说:“看,罗逸伟真有礼貌!这学期进步很多了!”然后,我就列举了他的很多优点,其他老师也在一旁附和,他们父子都听得很高兴。我立刻趁热打铁,分别向他们父子都提了一些要求:要求罗逸伟要改正以前的毛病,不要再违反纪律,要认真学习,争取进步等等;要求他的爸爸多抽时间陪伴他,多给他一点关爱,抽空带他出去玩玩,有进步要给予奖励等等。在我们老师的协调下,父子俩都答应了要努力做到老师们提出的要求。之后,我还让他们父子在老师面前分别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要求,我们老师为他们作证,看他们是否有兑现自己的诺言。最后,我们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这次家访活动。

  透过一学期的努力,罗逸伟同学的表现转变很快,不但打架和捣乱课堂的行为减少了很多,而且作业也比较少欠交了,还极少去网吧打游戏机了。老师们都说罗逸伟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思想上和学习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再次去家访,他的爷爷和奶奶都说他乖了,很少晚上出去玩了,还说他们父子的紧张关系也有所缓解了。

  活动反思:

  1、家访务必有备而来。家访前必须要了解清楚学生自身状况及学生家庭状况等,并根据了解到的状况做好准备工作,使家访工作有的放矢。

  2、任何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有原因的,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社会的,有来自校园的。我们要找到病根所在,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3、有的孩子喜欢打架,只但是想追求一种成就感,想表现自己,因为他没有正当的表现机会,精力没有一个正常的发挥渠道。

  4、未成年人犯错误是正常的,错误是人成长的印记,从不犯错误反而是不正常的,只但是罗逸伟同学表现更突出罢了。

  5、教育学生务必取得家长的用心配合。只有家庭与校园密切配合,同步教育,双管齐下,转化后进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对待那种特殊的学生务必宽容。无论他有多少缺点,毕竟还是未成年人,可塑性很大,若能转化,对他是受益一生;若沦落下去,只能害人害己。

  总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要有一颗爱生如子之心,用真诚的爱去化解学生心中的症结。

  家访案例(十四):

  家访背景:

  本学年我接了个新班——三年一班。郭金涛是第一走进我视线的孩子。刚接手此班,我就发现这个孩子课堂上课经常溜号,不注意听讲,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差,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他的心事很重,也存在自卑与逆反心理。

  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他的家长没有来,也是当天唯一没到会的家长。第二天,我单独和他进行了交流,询问他家长没来的原因。刚开始,郭金涛说妈妈有事,在我的再三追问下,孩子哭着说:“我从小学习就不好,妈妈很少向老师询问我的学习状况。”了解到这些状况后,我和他的妈妈进行了几次电话沟通,在电话中,他的妈妈几次欲言又止,我猜想到她有难言之痛。这让我做出了个决定,假期第一个到他家走访。

  家访过程: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幸。初次看到郭金涛的妈妈,我很心酸,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这次家访也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郭金涛家庭的状况。他的家原先住在农村,孩子的爸爸身患重病,虽然治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但还是没有挽留住爸爸的生命。为了郭金涛和姐姐能有个完美的前途,他的妈妈带着他们姐弟俩来到(龙江)镇里,租下了一个面积很小的食杂店,以此维持一家三口人的生活。

  舔犊之情是父母的爱,望子成龙是父母的情。但因为生活所迫,家长对孩子学习和行为习惯没有很重视,导致孩子的一些习惯的偏颇。透过和金涛妈妈推心置腹的交流,家长表示无论生活怎样,都要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让孩子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对这样的家庭,我没有懈怠的理由,我默默地告诉自己,我必须尽我所能来帮忙这个不幸的家庭,我必须让孩子有突飞猛进的进步,让金涛妈妈的愁容转成笑脸。

  家访反思:

  是呀,校园的教育虽不是万能的,但我们必须会尽力的。对我来说,一个学生只是班级的六十四分之一,而在他们的家庭中,则是家长的百分之百。我深深体会到家长对孩子的期盼,深感教师工作的职责重大。

  那次家访后,我经常打电话询问他近期的表现,开始他是怯生生的,几次过后他能主动像我汇报他的表现。家访让我打开了郭金涛闭锁的心灵,让我走进了他的心灵世界,师生真诚交流,彼此打开心扉,加深了师生感情,我透过温馨的话语和鼓励的语言对他进行激励。给郭金涛增添更多自信,点燃他生活与学习的热情。

  前一天金涛妈妈打来电话,欣喜地告诉我孩子转变很大,也比以前懂事多了,个性是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家长的话,让我感到十分欣慰,辛勤的付出最后换取了可喜的成果。

  魏书生说过:“教育是一种能够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会以其创造性的教育打动每个孩子的心灵,因而,他将被学生们珍藏在记忆中。对于班主任的工作,我是在摸索中前行,失败和成功并存,但无论怎样,我都牢记一句话:用心才会幸福,有爱才能幸福。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让我的每一名学生享受到师爱。郭金涛的转变与进步让我深切地感到:在教育实践中只有正确使用家访这把“金钥匙”,才会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更加温馨与和谐。与家长真诚的沟通,争取了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心灵的沟通与信任就从那里开始。

  家访案例(十五):

  接班几个月来,别的孩子或是由妈妈接走,或是由爸爸接走,唯独不见她的妈妈,她很善谈,告诉我她的妈妈病了,说句实话,在孩子跟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她妈妈的病有多重,想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可随着时光的流逝,这天她告诉我“妈妈去北京治病去了。”明天她又告诉我“妈妈又去海南疗养了。”个性是有一次,她的话深深的震动了我,那是我要出差去北京前,我问学生:“你们想要什么礼物呀?”天真的孩子们,有的说要果脯,有的说要烤鸭,只有她站起来,眼泪汪汪地说:“我什么也不想要,我的妈妈在北京治病,我只期望我妈妈的病快点好。”就在那一瞬间,我的内心无比的自责,每一天忙忙碌碌的我在干些什么?为什么就没有给她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爱,以至于让她幼小的心灵承受着如此大的压力,我暗下决心,从北京回来后,必须要去拜访这个家庭,给他们送去我的祝福。

  听说我要来,孩子早早的就等在了楼梯口,至今都让我忘不了第一次看到她时那种期盼的眼神,一家人很热情的招呼我坐下,可她的妈妈却一向站着和我说话,因为她的病,导致她根本不能坐,于是我们的话题就从她的病谈开了,起初她得的是腰间盘突出,可一向没有找到适宜的治疗方法,所以一再耽误,此刻已经出现了并发症,别说辅导孩子、做家务,就连弯下腰搂一下孩子对于她来说,都是不可能的事,孩子的父亲整天的忙于工作,还要照顾这个家,也无暇顾及孩子。一番谈话后,我最后明白,为什么这个孩子在校园有时情绪极不稳定,暴躁起来,谁的话也不听,一个享受不到母亲呵护的孩子怎能有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我真的要感谢这次家访,因为它让我走进的不仅仅是一扇门,更主要的是她让我走进了孩子的心灵,走进了他们一家人的情感世界,这次的家访让我明白了今后对于这个孩子我该做些什么……

  每次进行完家访,我都明白了我该做些什么……

  家访案例(十六):

  去家访的目的很简单——去享受那份电话、网络、纸条甚至是校园简单谈话所无法体会到的人情味,尽管也带着了解孩子、和家长沟通、鼓励孩子,为孩子今后的成长带给推荐等等无法量化的任务去,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是自然融进我们最直接的人与人的交流中。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孩子的、家长的自然表现和家庭环境中的隐性语言都挟裹着浓浓的人情味深深地打动着我——一位普通的老师,我庆幸我的发现,发现孩子更为生动的一面!

  发现一:原先你是那么出色!

  孙翔宇是个普通的孩子吧,普通得连他的妈妈都没有足够的自信。但是我喜欢他,尤其是进了他的家门后,他那么彬彬有礼地问好,妈妈和我聊天的时候,他就静静地开始写英语。我感兴趣地瞥了一眼,是SBS的教材,他写得清秀整齐。心里想起他的作文也写得相当不错,在家长会上也曾表扬过他,便和他妈妈聊起来。多好的妈妈呀!她那么关心孩子,孩子的优点能够让她激动起来,“我以为我家孩子很普通很一般……”孩子懂事地笑了,妈妈开心地笑了,我幸福地笑了。那以后,我又发现了他的过人之处,他学习的主动性自理性很强,英语尤其突出,词汇量丰富,口语好。此刻他已经是班级里的英语课代表,是家访让我发现了他,也是家访给了我和这么出色的孩子充分地接触!

  发现二:迎接是一种表达!

  杨博伦是个多么个性的孩子,怎样也想不出去他的家里家访会是什么样貌。通了电话后,我在街上就看到了那位让人敬佩的母亲和孩子匆匆地出来迎接。身在严冬心里更不明白感动成什么样了。看了我,那母亲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么多年也没听说老师有家访的,还是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有过呢。”孩子很乖地很妈妈领着手,让人看了就觉得身在爱的氛围。和孩子随便聊天,才得知孩子对我的印象很好,什么讲课有意思,幽默,和同学是好朋友,该批评就批评该表扬就表扬,此时才觉得和孩子是那么接近,和孩子们在一齐是多么幸福,一种被确定的幸福。我拿出一本《小读者》送给他,说假期多看看书吧!他兴奋地点头!之后他的母亲说他拿着那本《小读者》爱不释手,岂止是一本《小读者》,他此刻就是一个十分喜欢书,看读书的孩子,学一首宋词,我推荐给孩子们两三首其他的宋词,他就能大方地到我这借书,一口气在自己的积累本上积累了十几首词!从此,他的个性就不只在于他的淘气好动,更在于他的好学善思,从此,他的个性就不只在于尊敬老师,更在于他和我已经成为能够简单对话的好朋友!感谢家访,让我多了一个小朋友,感谢家访,让我更完整地认识到了朋友,感谢家访,让我得到一份珍贵的迎接,那冬日里携手的母子俩是在以

  迎接来向我表达,表达他们的真挚!

  这样珍贵而看似平凡的发现与感动还有很多很多,张娇月如溪水一样流畅的钢琴演奏让我叹服;崔译丹小小的书桌上一本读了多半的《外交官写给儿子的信》让我惊喜;姚月因为激动喜悦而涨红的脸庞让我难忘;霍圣达满屋的书籍、光碟让我吃惊;满子渲的懂事有礼让我欣慰……家访后的感觉很丰富,思考也更多,爱孩子就就应让他更好的成长,让他更好的成长就就应更了解孩子,以最适合他的成长方式和他交流。那么,老师,需要跳出校园的空间,跳出狭义的师生关系,跳出静态的知识领域,怀揣着对孩子的关爱、对孩子的好奇、对孩子的希冀家访去!你会发现孩子更为精彩的的一面!

  家访案例(十七):

  家访那是我们儿时的事了,如今又重提起家访,从我和学生的切身感受中我更加体会到家访的重要。

  他是班级的班干部,潜力强又热心。班级的一切事务,他都管理得井井有条。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完成的及时、认真。就是这么一个优秀的孩子,在作业本上的表现却是不尽如人意,一片潦草,很少望见“A”。我带着这种疑惑,走进了他的家中。在他的家中,我看到了很多,也有了很多的感触。进入他家的客厅,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他一天的计划,每一条都落实了具体的时间。多么细心的母亲呀!这么一个有条理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作业怎样会……当天由于他的母亲工作很忙,正在接待一位客人,我便走进了他的小房间。进入房间我所看到的一切,使我一下子都明白了。房间里到处扔的都是报纸、杂志。再看书架更令我惊讶的是,书架上竟然有我最不提倡孩子们看的XX卡通书。在征得他的同意下,拉开了他的抽屉,那哪里是一个孩子就应有的书桌呀,抽屉当中满满的都是玩具,简直是一个玩具仓库!我明白了正是由于这量多而又不合时宜的玩具使他不能够专心做每一件事。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就要想办法解决它!“言传不如身教”我便和他一齐收拾屋子,我教他怎样给物品分类,怎样整理书籍。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他的房间已经初见成果。我便及时鼓励他,并给他留了“作业”让他把抽屉中的玩具妥善处理。随即我和

  他的母亲沟通,互相交换了教育孩子的想法,明确了教育孩子的方案,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透过这次家访,我深深地感觉到,如果没有家访我绝对不可能弄清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在家里的表现。这就说明孩子有时在校园和在家中的表现的是不一样的,要想使每一个孩子都健康顺利的发展,我们不单单关注他们在校园的表现,更就应走向学生的生活,缩短与他们的距离感,发现他们成长中的问题,帮忙他们解决困惑。走向学生的生活,那是一件使人精神振奋的事!

  家访案例(十八):

  记得今年4月,我以前参观“丽水市特殊教育校园”,那时第一次近距离地走进这些特殊的孩子,听老师们给孩子上课,跟孩子们交流,整整一天时间,被老师们的耐心、爱心感动着,曾写过一篇随笔《个性的爱给“不个性的”你》,因为从老师们的课堂来看,根本没有把那些孩子当成“个性”的孩子,给人感觉是那样的自然、和谐。

  这天,根据校园开展的“进家入户携手育人千师进万家”家访活动,我首先选取本校两个不能来校正常上课的孩子进行家访。根据教学指导中心带给的信息,两个都是“重度残疾”的孩子。重度残疾,究竟有多严重?家庭状况如何?谁照顾他们?能得到应有的关爱吗?一连串的问题在脑海中闪现,不同的设想不同的画面,我有些担忧。

  等到第三节课,我约上校园办公室主任兼校园心理健康教师吴勇主任、教学指导中心吕伟勇副主任和校医季继萍医生,匆匆出发了。季继萍医生还带上了测试卡,期望多方面的了解孩子。一路上,我们沉默着,相信大家的心里都是一样的想法,那就是“他们还好吗?”

  第一个孩子离校园较近,我们决定从最近的孩子走起。车子穿过红绿灯,拐过一个弯,就进入到小区,数着房号,车子在一个小店旁靠边停了下来。看到我们下车,只见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站了起来,原先我们的吕主任已经跟他联系过,吴主任则是认识他的。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原先,他是孩子的外公,我东张西望,却没有看到孩子,聊了几句,我忍不住问:“孩子呢?”

  “他在家里。”

  “我们想去看看她好吗?”

  “她一向都在家里,不大出来。”感觉外公有些犹豫。我们说:“我们只是想看看孩子,她是我们的学生,也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想了解下她的状况。”外公的眉宇舒展开些,“好吧。我家在楼上。”

  我们跟着孩子外公往楼上走,他说房子从一楼到六楼都是他家的,是当时的拆迁补偿房,思考到孩子的问题,房子都自己一家住,也没有出租。我心里暗暗有些高兴,一到六楼,住房条件不错,家庭条件也不错。生活条件方面孩子就应不会受苦。果然,推开房门,看到家里条件确实不错。我找寻着,孩子呢?突然,一个赤着脚,脚步趔趄的孩子从房间门口快速到了茶几边。妈妈在后面紧追着,外婆在身旁微笑着伸手去扶孩子,妈妈一把抱起孩子,轻轻拍着后背,疼爱地说:“这么快,会摔着的。”看着外婆、妈妈那一脸的疼惜,我的眼眶有些湿润,孩子,被家人幸福地爱着!

  细看孩子,比二年级的孩子明显小些,显得有些瘦弱,语言有障碍,无法正常行走,但她脸上一向洋溢着笑容。看到我们的到来,显得有些兴奋,用力拍着手。妈妈告诉我,孩子一出生就有问题,医生也劝他们放弃,但是他们还是理解了事实,在孩子外公外婆的帮忙下,细心照顾着她。虽然上面有个姐姐,下面还有个5岁的弟弟,家人对她依然宠爱有佳,个性是爸爸,人在外面做生意,却时刻惦念这个孩子。我的心渐渐舒展开来,抚摸着孩子的手,也许是她也感受到自己的幸福,竟“呵呵”地笑出了声,逗得我们大笑,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妈妈微笑着告诉我们,孩子在进步,从不会开步到趔趄走几步,从不明白吃东西到明白饿了会哭,从什么都听不懂到叫她吃饭会到饭桌边,从没有感知到说带她出去玩会笑,尽管用了九年时间,尽管还听不到一声“妈妈”的呼唤,但她依然相信,孩子会慢慢长大,只是比别的孩子慢些而已。听着妈妈的诉说,我们心里暖暖的,没有过多的询问,明白这些,就够了;有这些,我们就明白,孩子必须会越来越好。因为家人的不抛弃,不放弃,家人的爱,对孩子来说,就拥有了一切!

  从孩子家出来,我们脚步明显简单了些。一路上交流个不停,我们的心理学专家吴主任告诉我们,孩子心理很健康。于是,我们一齐设想起孩子的明天和未来。那,第二个孩子又会怎样呢?

  车子驶过水东大桥,我们到了一片移民安置房。那里就该是第二个孩子生活的地方。远远地,我们望见在楼房前,一个大妈正在喂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吃饭,小姑娘干干净净的,坐在小椅子上,椅子上还垫了垫子。吕主任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要访的孩子。吕主任叫着孩子的名字,孩子抬头看看我们,腼腆着笑了。这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得比一般一年级的孩子感觉还健康些,肥嘟嘟的小脸红润润的,大眼睛忽闪着。我们向她做自我介绍,她笑了,露出漂亮的牙齿。哦,原先问题在孩子的脚上。奶奶告诉我们,孩子从出生就一向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着,爸爸妈妈在外面开超市。孩子不会站立,不会走路,言语表达有障碍,还有智力方面有问题。听着奶奶的话,我不仅仅有些遗憾。奶奶之后说,天气暖些的时候,她一向带孩子参加康复训练,此刻扶着她能站一小会了,就是还不敢迈开步子,需要抱着她,帮忙她一步一步移动脚。但是,孩子喜欢训练,喜欢去康复中心上课,课上,孩子还学了不少东西呢。我们有些好奇,忙对孩子说:“这么能干呀,真棒!能告诉我们学了些什么吗?”孩子笑笑,不说。奶奶说:“快说吧。你不是能做自我介绍么?能背古诗么?你说了,老师就让你去读书了。这些都是你校园的老师呢。”或许是“能够去

  读书了”这几个字起了作用,在我们的再三鼓励下。孩子作起了自我介绍:“我叫***,今年7岁了。”我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向她竖起了大拇指。但我们也立即听出了一个问题,孩子今年是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呀,怎样7岁?奶奶告诉我们,原先这个自我介绍是孩子在7岁时到康复训练中心上课时学的,由于体质问题,已经两年没有去上课了。为了对孩子有个更全面的了解,我们的季医生拿出了测试版,看看孩子对数字的认识,果然,孩子正确的找到了“1”,奶奶还告诉我,孩子还能记住爸爸的电话号码。正因为这样,不管手机怎样变,爸爸的电话号码一向没有换过。随后,我们就孩子能否跟班就读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吴主任就如何培养孩子乐观自信,遇到问题及时疏导跟奶奶进行了交流。

  从孩子家出来,已经过了午后12点,虽然我的内心还是有些怜悯与伤感,但我们还是倍感欣慰。我们一路商量,必须要给这些孩子更多来自校园的关爱,帮忙他们解决困难。我们要根据家长的需求带给送教上门服务,引荐康复中心的专家对孩子进行语言的评估,让家长能了解更多的康复信息,期望孩子在语言、身体协调、自理、认知方面都有更大的进步。我们商议邀请家长带孩子到校园参与一些群众活动,利用校园的资源教室来进行康复训练,期望能给这些特殊的孩子一份特殊的关爱。

  这天的家访,我幸运我们的两个孩子,有家长对他们浓浓的爱意,在家长的细心照料下,孩子的身体状况都不错,都在不断地进步。我想,作为一名校长,我要告诉所有的老师和孩子,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有光明陪伴我们走到此刻,感谢聪慧的耳朵能听美妙的声音,感谢灵巧的嘴巴能让我们能说会道,感谢健康的双腿能让我们健步如飞,感谢聪明的大脑能让我们感知世间万千;我们更要有一颗爱心,关爱跟我们不一样的群体,因为关爱不仅仅会让他们更快乐地成长,也会让我们的心愈益温厚。

  孩子,我们要把个性的爱给个性的你,我们相信只要一齐努力,你们都会有灿烂的人生,因为有爱就有期望,有爱就有未来!

  家访案例(十九):

  我们班有一位女生小徐,开学至今,她从早读开始,每节课都会坐在座位上发呆,老师和她说话她也是心不在焉,语数外三门核心学科的成绩都是倒数第一、二名。我觉得对这样的孩子进行家访是刻不容缓。

  5月11日,周五。我来到小徐的家,在一番客套之后,我就把话题拉到了家访的正题。我先给家长介绍她开学以来在校园的状况和表现。为了顺利到达家访的目的,我尽可能先介绍她身上的闪光点,列举了她上学准时、能主动举手发言等优点。之后就指出她的问题所在:在校园总是喜欢发呆,上课不专心,好动,有时还说悄悄话,作业书写质量差,很多基础知识还没有掌握。她的父母告诉我,孩子小的时候就查出有注意力严重分散的问题,以前在上幼儿园时进行过一个阶段的纠正治疗,有所好转之后,就没有继续纠正了。而且她的妈妈曾在心理咨询诊所工作过,觉得对孩子要民主,不能重言重语以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所以从小到大,基本上对孩子都是讲道理,导致孩子对家长的话并不太听,家长的权威性不够。听到这些,我感到很惊讶,连忙启用事先准备的策略,向家长详细阐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举了一些家庭教育的实例,推荐他们要重视孩子注意力分散的问题,继续到专业机构进行纠正,推荐他们平时多抽空关注和督促孩子的学习。为到达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我向家长提出几点具体措施以供参考。最后我告诫学生:此刻才一年级,学的知识还不多,如果你改正缺点,上课认真听讲,抓紧时间将以前落下的知识补好。并

  且养成上课专心听讲、课下及时复习等好习惯,老师相信你必须会取得很大的进步。孩子和家长都点头表示认可。

  家访过去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小徐在听写词语和作业书写方面有了进步,回家练习也基本能认真完成了,说明家访还是有必须成效的。但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今后还需要继续和家长多沟通,构成家校合力,更好地帮忙孩子进步。

  家访案例(二十):

  孙锦峰,我班的小调皮,爸爸妈妈长期在国外,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是真正的留守儿童。在校园,小朋友很喜欢的画画,他不喜欢;手工课,他不喜欢;做作业,他更不喜欢。动手潜力弱不说,还经常和小朋友打架,任课老师说起他,总是不断摇头。作为班主任的我,很清楚,他不是一个坏孩子,平时看到老师,总是很尊敬地敬礼、问好。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却不合群,不爱学习,难道仅仅是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关爱造成的?清明小长假,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他,怎样过的?这天稍有空闲,决定去他家看看。

  我和李老师走进孩子家,看到孙锦峰和爷爷奶奶都在。我们相互打过招呼,聊起孩子的学习、生活,发现根本就无法沟通。两位老人是青田人,听不懂我们说的普通话;而我们,也根本听不懂两位老人说的方言,很难交流。还好孙锦峰在,当起了小小的“翻译官”,经过孩子的帮忙,才能勉强和老人交流。原先,奶奶对孩子很宠爱,而爷爷对孩子的教育很粗暴。平时,孩子自己在家完成作业,碰到不会做的,爷爷奶奶不会教,得不到帮忙,孩子就开始哭,一哭爷爷就要动手打他了,奶奶则使命保护孙子,于是爷爷奶奶就吵开了。家里每一天空上演这样的“闹剧”,孩子学习感觉无助,生活不快乐,于是就不爱说话,不爱交流,也难怪老是和其他小朋友闹矛盾。

  看着孩子无助的眼神,我们明白,对于这样的留守儿童,要帮忙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我们要从帮忙爷爷奶奶开始。于是,我们开始和老人谈怎样教育孙子才是真正的爱。虽然,他们听得半懂不懂的,但从他们的笑容中能够看出,他们是有所收获的。之后,我们和孩子约定,以后碰到不会做的作业,给老师打电话,不管是什么时候。也和他讲了怎样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方法,他听得很认真,边听边笑。

  短短的半个小时,孩子紧锁的眉宇舒展了,灿烂的笑容展此刻我们面前,让我们倍感欣慰,也更加深切的感受到,教育就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德国的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孩子,为了你的健康快乐成长,老师愿意从帮忙爷爷奶奶开始!

  家访案例(二十一):

  一、家访背景:

  谷立柱同学今年10岁,是一名比同龄孩子略显成熟的男孩子,也许是源于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在他3岁时,父母之间的感情就亮起红灯,家庭矛盾与日俱增,经常争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4岁时,父母之间感情破裂而导致婚姻走到了尽头。从小就在家庭激烈争斗中成长起来的他,心灵的成长经历怎样一种鲜为人知的历程,只有孩子自己明白。父母离异后,他与父亲生活在一齐,父亲由于夫妻感情的破裂,情绪十分伤感,又忙于生计,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交流。母亲丢下父子俩离开了这个家再也没见谷立柱。而其父无心管教他,使谷立柱在家中感到孤独无助,家庭中缺乏父母之爱,没有倾吐心声之处,使谷立柱自卑、苦闷,构成了消极悲观的心理,造成他对家庭无归属感,放学后不想回家,不做作业,学习懒惰,成绩很不理想。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家庭教育,使谷立柱行为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个人卫生较差,同时存在着一些其他不良习惯。

  二、家访过程:

  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我关心关注的对象,尤其像谷立柱这样特殊的孩子,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时刻牵动着我的心,利用假期我决心走进这个特殊的家庭,了解孩子成长中更多的故事,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提到经常发现孩子在放学后仍在马路边逗留,有时放学回家进不去家门,则在马路边的花坛上边做作业边玩,所以其学习习惯糟糕,作业速度慢。孩子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是因为长期养成了边做作业边玩的习惯,注意力不集中,长期如此导致了学习存在障碍,之后便出现了偷懒的状况。校园作业做得还不错,家庭作业总是很差,连基础的题目也不愿意翻书动脑。只有从小养成习惯,出现问题要及时纠正,才能帮忙他端正学习态度。家长在了解状况后,也说他每次作业总是询问一句“做完了吗”并不检查,所以才造成这天的局面。

  心理学家们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情绪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单亲家庭的家长,既要当妈妈,又要当爸爸,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问题:

  1、不要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

  2、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3、简单粗暴不可取。

  4、孩子不是唯一的支柱。

  5、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

  6、注意性别主角教育。

  家访后,父亲明确了监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表态今后无论工作多忙多累,他都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上的指导,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的氛围。会在生活点滴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养成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在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相信在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下,期盼能听到开花的声音,喜结盈盈硕果。

  三、家访反思:

  “幸福美满的家庭犹如港湾、沃土,畸形的家庭则犹如染缸和腐蚀剂。”无数事实证明,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班主任我越来越发现与家长联系的重要性。并且深刻体会到只有家庭与校园的配合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家访是班主任与孩子家庭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因为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适宜有效地教育学生,务必赢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学生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校园教育和家庭脱节,透过有效的家访,能够与家长进行深度沟通,争取家长和学生更多的理解,为解决学生的困难和问题找到更适宜和有效的途径,同时我还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推荐,取得了家长对校园和班主任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透过家访,我了解到孩子在校园以外的状况,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带给了教育和关怀的方向,透过和家长倾心交谈,帮忙家长树立长远的忧患意识,端正了家长的错误观念,消除了“有校园、有老师,家长就不用管了”的消极思想。作为一名老师,一位母亲,我觉得我就应拿出一部分爱在孩子贫瘠的情感世界里播种一个秀丽的春天,相信用真诚浇灌,用期盼施肥,必须会收获一个丰盈的四季。

  家访案例(二十二):

  彤彤是一个十分聪明好动的小女孩,由于在她上面有个长她十二岁的姐姐,所以父母对她有些宠爱。孩子刚一入学,就表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好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就只有二、三分钟,然后手中的一切就都成了她的玩具。听讲是这样,写课堂练习更是不抓紧时间,别人当堂能完成的练习,她从来没完成过。起初,她的家长很配合,每一天放学都主动询问孩子当天的状况,但是渐渐的,我发现家长在有意识地躲避我。在经过几次电话沟通后,我觉得家长对于孩子已经放弃了,她的妈妈说“看来孩子就这样了,有点多动症。”虽然我在极力地对她讲,孩子的成长是就应有个过程的,我们就应耐心等待。但是,毕竟电话沟通是不太容易说服别人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边不断地对孩子进行常规的教育,一边在寻找孩子进步的点滴。在本学期开学第三周的第一天,她出乎意料地专注地听了一节课,我及时地表扬了她,并鼓励她最好能坚持一天,她不仅仅乖乖地认真听了一天的课,而且课堂练习全部按时完成。这是上学两年来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看来这是次转机,我决定抓住这次机会。于是在她坚持了三天之后,我激动地在全班同学面前宣布,“这天,我要到这两天进步最大的彤彤家去家访,要让她的爸爸妈妈同我们一齐分享她的进步。”大家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目光,因为每个孩子都期望老师能早点到自己家。

  对于我的突然到来,她的父母显得很吃惊,在听完了我对孩子的介绍后,他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由于我们是应对面地交谈,因此,很快我感觉到家长和老师间的距离感不见了,针对彤彤的特点,我推荐家长:每当孩子取得了一点点的进步,都不要忽略了表扬,甚至能够适当地满足孩子的一些小愿望。同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又交换了一些看法。最后,她的家长真诚地告诉我,他们不是不想管孩子,而是在教育孩子时缺少耐心。对于有意疏远老师的事情,她的家长也主动做了解释,在我们班所有家长中,彤彤的父母是年纪最大的,所以为了顾及面子,他们干脆就躲着老师。对于我的家访,他们最欢迎的地方就是:跟老师之间没有了距离感。看来,老师跟家长之间的确也需要这种沟通,这样能使我们的教育更有实效性。

  在我去嘉嘉家家访时,嘉嘉的母亲给我讲述了她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唯一的一次家访,那是在她即将填报高考志愿的前夕,老师冒着倾盆大雨来和她的父母商量,由于志愿填报合理,她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所以,人生中这唯一的一次家访让她永久难忘。对于我的家访,她感慨万千,她为自己的女儿在求学的起步,就有这样的机会而高兴,同时,期望老师能把此项工作坚持下来,让每个孩子从中得到更大的益处。

  家访案例(二十三):

  从厌学到爱学的转变

  【背景】

  “厌学”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老师,我们都对它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而透过“厌学”,我们看到的是此刻孩子的一系列心理方面的问题,而问题的原因来自方方面面。但我透过班级中一个孩子的事例才明白,实现对这些孩子的转变是能够做到的。

  【案例】

  学期结束时的家访,我和另两位老师重点访了班级中新转来的孩子。来到小兵家时,他的爸爸妈妈早早就等候在家里了,茶几上满了特意为我们准备的水果和茶。接下来的交谈我们才明白,小兵在以前的校园很差,老师曾当着许多家长的面说孩子太笨了,以后的日子里,小兵的脸上就没有了笑容,放学回到家就趴在桌子上想心事,作业也从来不去做,是名符其实的“厌学”,还存在必须的心理问题。孩子的父母拿出他以前的一张照片,天真的脸上写满了忧郁和无助,看了让人难过,经过和老师交流没有效果后,小兵才辗转来到了我们的校园。这让我想起了小兵来到我们班级时的情景。

  小兵是这学期刚从别的校园转过来的学生,他长得很可爱,但是透过和他的交谈我发现他的语言表达潜力很差。需要他表达的时候,他总是睁着大大的眼睛,一副忧郁的样貌。在我和他的父母交谈时,发现父母所说的孩子的成绩和他的成绩册上的成绩并不一致。看来,父母有意隐瞒了孩子的不良成绩。虽然有些不解,但我还是认真对待这个孩子,除了帮忙他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之外,还注意观察孩子的种种表现……透过接触,我明白这个孩子的行为规范不太好,而且理解新知识的潜力很差,难道这就是他以前老师给的评语中的“理解偏差”?怎样办呢?我细心观察他的学习和生活,发现这个孩子其实是聪明的,而且对老师的评价个性在意,还个性需要把老师的评价说给家长。记得他有一次默写得了满分十分高兴,放学后他还特意请求我把默写本发下来给家长看。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没有本子,他的爸爸根本不会相信他得了满分的。看着孩子认真的表情,我还是把本子发给了他。

  小兵默默地学习着,我也不断发现这个孩子其实很努力,于是他一旦取得成绩,我立刻表扬他!班级里评选“礼仪小苗苗”,同学们没有选到他,因为他话语太少,很少向老师和同学问好,可我还是因为小小的“私心”多给了他一个名额。看他把苗苗章贴在书包上的样貌就明白,他可开心了!之后才明白,他经常问妈妈,该怎样向校园门口的门卫问好,怎样向老师和同学问好,我想,我的目的已经到达了,孩子会很快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礼仪好苗苗”!

  转眼到了学期末,一些小测验也多了起来,回家作业的难度也加大了。有一次,妈妈和我说,那天晚上他个性累,差点在写作业时睡着,但是他还是坚持把自认为很难的一道题完成了。当时他很高兴,很自豪地对妈妈说:我最后完成了!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动,这样一个孩子可真是一个有毅力的学生。我们几位老师也惊奇地发现这个孩子进步了很多!原先他一向在进步,只但是这些小小的进步积累在一齐,量转成了质变,显得很惊人!我们明白,孩子从“厌学”已经转成一个“爱学”的孩子了!

  【分析】

  正是由于孩子的转变,在我们来家访时,他的父母才会对我们老师充满感激,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之前的疑问也迎刃而解了。比如,孩子父母很在乎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才会故意“优化”孩子的成绩,非得让孩子把满分的作业带回家才相信。而小兵,以前是一位多么需要老师表扬和肯定的孩子阿,而他在以前的校园里却没有得到。我的一些小小的举动,帮忙他实现了这些,所以他有了这天这样那个的转变。然而,这个事例值得我们老师思考的还有很多。

  一、作为老师,就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那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也许是小兵以前老师当着众人面的一句“太笨了”,使得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应有的信心和兴趣,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使本该天真活泼的孩子多了不应有的忧郁。而我们作为老师,真的就应不断反思,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透过自己对孩子产生用心的影响,甚至起到教育的效果。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身正”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二、作为老师,就应做个有心人,因为平淡的生活中充满教育的契机。

  我用“私心”给小兵“礼仪好苗苗”称号的事让我明白,教育的智慧其实就在于一个小小的举动,这些“智慧”也只有用心的人才能找到。当我们用心对待一个孩子时,就会想出很多的办法,就会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使教育效果最大化。当然,关于这一点,我做得还不够,还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但是我相信,“有心”的老师才是智慧的老师。

  三、作为老师,还要多和孩子、家长交流,因为这能让我们了解更多。

  很多次放学后,小兵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有时天已经很黑了,家长还没有来接。我拿一些零食给他垫肚子,和他聊家长没来的原因。这时我才明白他的爸爸每一天空上夜班,白天睡觉也总是睡过头忘记来接孩子。透过几次和小兵家长的接触,我明白了他们为了带孩子,夫妻俩一个上白班,一个上夜班,这样就能做到一向有人在家带孩子,而孩子的爸爸因为长期夜班,身体大不如以前。这让我理解了他们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对老师评价的重视,也为之感动。透过交流,我也明白了小兵从前的故事,这些都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忙。记得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几个一”理论中,就有“每一天和一个学生聊天”的资料,这也充分显示了老师和学生以及家长交流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小兵的故事让我学到了很多。所谓“教学相长”,透过反思,我相信“厌学”的小兵会越来越少,而“爱学习”的小兵会越来越多!

  家访案例(二十四):

  教师的家访是教师与家长、学生的沟通,使教师能更好的了解学生,更好的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的真正良师益友。我班**同学,与母亲生活在一齐,他妈妈告诉我,他爸爸是一名警察因公光荣牺牲了。**同学至今不明白真相。几年来妈妈一向瞒着他,告诉他父亲在国外。**同学一向思念着父亲。他喜欢画画,每次记作业的时候,他总要画一个戴着大盖帽的警官帮着他记着什么,我曾问过他,“为什么画这个?”他说:“爸爸是警察,我想他”。而且眼睛里噙满了泪水。我决定进行家访。当我走进他简朴的家里,听他母亲给我讲了一个动听而且感人真挚的故事,使我的心深深的震撼。**的父亲因工作而光荣殉职,他的先进事迹曾在人民公安、省内的各大报纸刊登报道,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今年是他父亲牺牲五周年,她想领孩子去墓地去看看他的父亲,征求我的意见想告诉他真相,但是难以启口,怕幼小的心灵难以承受着莫大的打击。8岁的孩子内心的痛苦又有谁知?看到他父亲的先进事迹,又看到孩子瘦小的身体在家里忙碌着,作为教师的我心里一阵阵作痛。走进家访让我了解了孩子,了解了孩子背后的故事。我思考如何去帮忙她,告诉他这个事实。让他以一颗坚强的心去应对现实、应对生活。我先在班级表扬了他,因为家访我了解

  到他和妈妈几年来一向照顾着爸爸以前照顾过的孤寡老人,从没有间断过。还帮妈妈料理家务,同学们感到惊讶。他显得十分高兴,比以前活泼多了。性格发生了变化,我开始进入第二步工作,我结合正在讲的一篇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育他要像小作者学习,父亲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牺牲了,他还是那样坚强,因为父亲是光荣的他感到骄傲,他感到自豪。我告诉他要像作者雷诺学习,同时我还给他讲了许多关于他父亲的感人故事。他很激动,他说他最敬佩他爸爸了。虽然我还没有告诉他父亲牺牲这个事实,但我感觉到他已经明白爸爸离他去了。我仿佛看到他内心的坚强,大大的眼睛告诉我他是勇敢的。我会采取多种的方法去开导他,使他幼小的心灵不受过大的伤害。我明白这个工作十分艰难,我想作为教师我会用最无私的爱安慰他、关怀他。家访使我走进了我的学生,走进了他们的心里,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朋友。

  家访案例(二十五):

  走进学生生活的背后

  一、家访背景:

  班里有个叫李璐的学生,她平时很少说话,有些内向,胆子小,基本没听见她大声说过话,上课时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不管布置多少习题,她都认真去做,但对的很少,从一年级到此刻一向是后几名。表面上看来是个特听话的孩子,怎样学习就上不去呢?而且这个孩子在上学期偶尔不完成作业,让她拿出作业,她竟然一向在书包里翻,其实就是没有,但她不说实话,还说写了,让她下午带来,她下午上学来也没有,真叫人生气,看在这个孩子这个老实的份上,我都不舍得批评她,只好找她家长,但基本找不来,我就打电话和家长联系,得到的答复是:他们也管孩子,但经常是忙于打工,在学习上也帮不上什么忙,就靠孩子自己学,本来孩子脑袋不是很灵,家长又没文化,所以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很听话的孩子怎样会不完成作业呢?这就是家长的问题,他们不关心孩子,这个孩子就放松,导致学习习惯不好,以至于对学习没有了兴趣和信心。

  二、家访过程:

  在这个寒假里,我走进了李璐的家,本来是想电话家访了,和家长聊了十多分钟,我说:“如果你们方便的话,我能去家里和您聊吗?”她的妈妈答应了。

  她家是平房,临街,房子不算大,开个食杂店,当我走进她的家门,她已经在门口等我了,她把我领进了屋,房子也就六十多平米,刚一进屋就是食杂店,屋子不大,东西也不多,看来生意也不怎样好。她妈妈向我介绍了她家的状况:她家原先是农村的,由于地不多,所以就来城里想多挣点钱,她爸爸当了厨师,给饭店打工,每一天都十点多才能回来,为了多些收入,妈妈就在买的这个房子里开了食杂店,(买房子的钱还是借的)一边挣钱,一边照顾孩子,但他们俩都没啥文化,不会辅导孩子学习,此刻的钱不好挣,只好又在门口摆了个摊子,夏天卖菜,冬天卖冻鱼,什么好卖就卖什么,有时一个人忙但是来,孩子也来帮忙。一到放学孩子先帮忙卖会儿东西,然后才能去写作业,当她写完作业都八、九点钟了,也不明白她写的对不对,这个家基本全是妈妈在打理,爸爸指不上。

  听了妈妈的描述,我很同情这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真的很不容易,孩子其实很懂事,但由于环境因素,家长的因素,造成孩子学习差。我首先向她妈妈汇报了孩子在校园的一些状况,和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期望家长能够和老师一齐帮忙孩子,使她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和其他孩子一样,充满自信,快乐的生活、学习,期望家长做的就是多和孩子交流,多问问孩子学习的状况,如果有问题能够随时和老师联系,就应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得写。李璐用胆怯的眼神看着我,我告诉她:如果妈妈忙,你就自己主动完成作业,哪怕有很多不会的,也没关系,尽量自己多思考,实在不会,等上学时你就问老师吧,可千万别不写呀!她微微一笑。她妈妈也表态了,这个学期要重视孩子的学习了,这立刻也要小学毕业了,学习不好,怎样上初中阿。

  三、家访反思:

  这次的家访个性而更有好处。以前,跟家长在校园见面或者电话联系,谈得更多的是孩子学习问题。不走进孩子的家庭,你永久不会明白学生家里是如此“困难”,你是永久不会明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形容的是如此贴切。不走进孩子的家庭,你不会明白你的学生是多么的“优秀”,他们总能在特殊的环境下,努力学习,认真作业,还要帮家长干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一次次的感动之后,我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身为班主任,我们似乎关心学生学习的问题更多一些,对于学生家庭生活的关心还不够。所以,在后面的日子里,我们在管理好班级日常工作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学生的生活,为有困难的学生尽一份力,让孩子真正体会到温暖的班级体。有时,老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也会给学生温暖的感觉。因为家访,这个冬天变得不再寒冷。因为家访,我发现身边的孩子更加可爱。

  家访案例(二十六):

  新生入学,家长们带着对孩子的期盼,自然对孩子的老师也格外的重视,每一天家长们都是满怀信心的对着老师,尽量到达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老师自然十分自信,不会遭到家长的拒绝。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我这样一个老教师竟遭到家长的拒绝。

  当我提出我想到每一位学生家家访,主要的目的是把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而不是过去的学生出示以后采取家访。家长们自然是十分欢迎。我谈到如果家长有特殊的要求能够向我事先声明,如果家长觉得有什么不方便的话,我能够把家访时间向后推迟。

  第二天陈某的姑姑来了,每一天都是父亲接的陈某竟然是姑姑接的。她把我叫到一边为难的但坚决的对我说:“老师,陈某家中此刻不能接待您,期望您不要来家访。”家访对老师而言是牺牲无数个休息时间,但确是每一个学生心底里都盼望和尊敬威严的老师在家里见面的温馨时刻,尤其是自己没有犯错误而是得到老师表扬的时候,我自然满肚子委屈。对于刚接了一个学期的新班,对于刚刚开展的家访工作,得到的是当头一击,我想我脸上的表情必须不好看.但冷静下来,我仍然很有礼貌的说,“行。”实际上这个孩子是我想第一个家访的孩子,开学初学生们填写了家庭状况调查表,拿到这张表我惊讶他的简单,因为他的家庭状况中只有父亲一栏,并且父亲的工作是空白,电话是空白,应对近乎空白的表格,我怎能不急于家访呢?

  家长拒绝的是什么呢?可能就是那些空白,于是我慢慢接触孩子,一点一点从孩子的闲聊中明白孩子的苦衷,进而去理解他们的拒绝。原先,孩子的父母离婚后,耳朵几近失聪的父亲要了孩子,并回到了老父亲处,于是已经住了五个人的狭小的房间又住进了没有工作生活无着的父子俩。父爱母爱集于一身的父亲是善良的也是伟大的,当我从孩子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这些状况时,我怎能忍心去家访揭开他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保密呢,谁都有维护自己尊严的权利,谁都能够拒绝。对陈某我把家访转成访校,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我就把他的父亲请到校园,向他介绍孩子这一阶段的优点,看到同样露出灿烂笑容的父子俩,我的心里真是很释然。

  家访让我初次遭到了拒绝,拒绝让我找到了走进学生心灵的门,让生活在不同环境的孩子们都能更快乐,这就是家访的目的。

  家访案例(二十七):

  走进孩子心灵,拉紧孩子的手

  幼苗茁壮成长离不开精心的侍弄,什么时候浇水,浇多少?什么时候施肥,施哪种肥?这都要经过了解,掌握了幼苗的生活习性才能做好。教育孩子更是如此,尤其是有问题的孩子。我们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了孩子的需求,才能结合现实,对症下药。这就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拉紧孩子的手,与孩子一齐应对困难,迎接每一天的朝阳。透过家访,我与孩子一齐经历了一段成功的转变过程。

  家访对象:

  刚转入班级半年的跳级生——刘翰林,男生,13岁。

  基本状况:

  这是个及其顽劣的学生,是原班级中的“老大”,老师他都不放在眼里。在他入学前父亲因为疾病离开了他,多年来,他一向跟母亲一齐生活。由于在单亲家庭中长大,母亲总怕孩子受到委屈,对他个性溺爱,惯就他很多不良习惯,导致此刻他完全不听母亲的教导,唯我独尊,为所欲为。但他的本质不坏,他善良,乐于助人。还是个个性聪明的孩子,学习的功课他带学不学就能理解得很好,在班级的成绩名列前茅。基于这种状况,母亲决定让他跳级,由四年级直接进入六年级。为了让他在比自己大的孩子面前张扬不来,收敛行为,改掉习惯。他也欣然理解,因为在他眼里这样说明他够威风。

  进入新班级他真的安静了阵子,学习上的落差让他感到了压力,他很努力,也让老师看到,这孩子的思维个性敏捷。但好景不长,很快他就和新班级里的几个淘气孩子熟悉了。所以,有些原形毕露。老师反复进行了几次家访,状况很好。

  第一次:

  时间:2011年10月13日

  纪要:老师发现刘翰林有些变化,爱动了,作业有时不完成,还有蒙混过关的现象。与母亲沟通后了解到,他自己说了开始时有压力,此刻觉得自己还能够,就有些放松了。我又与刘翰林沟通让他回忆自己以前的辉煌,告诉他,老师会给他时间改掉不良习惯,但不是无限期,他有潜力更好。并激将他,“你这样要面子的男子汉,能甘于落后吗?不想让别人仰视了吗?”

  反馈:他主动提出,如果他再有毛病甘愿受罚。之后,他做操和值日工作都个性认真,作业能按时完成了。

  第二次:

  时间:2011年11月24日

  纪要:这一次我是去报喜的。单元考试结束了,他的成绩个性好,这是他的妈妈一向盼望的,所以我要先告诉他的妈妈,也借此让他了解妈妈的辛苦,和对他的关注。还告诉他,我班要担任校园的升旗任务了,他好好表现老师,推荐他为护旗手,我们已经六年级了,这样的机会不多了,期望他加油。

  反馈:他对妈妈的抱怨少了,当妈妈问起在校园发生的事情时,他不再回避,愿意和妈妈讲讲。有些老师看到他的改变,惊讶的问他怎样不淘气了呢?他说蔡老师对他那么好,再淘气就对不起老师了。

  第三次:

  时间:2012年1月9日

  纪要:假期快要开始了,我担心一个假期没有人系统的管理他,好容易改掉的习惯再捡回来(因为今年的期末复习时间较长,对于这样一个平时理解还不错的学生来说,有些倦怠了,那段时间学习任务少,他迷上了电脑,有时玩到很晚)。帮忙他妈妈想出一个好主意。让他出去锻炼一下。在春节前给他报了一个军事冬令营班,春节后姥姥陪他去长春舅舅家。他佩服舅舅,让舅舅去感染熏陶他。

  反馈:这个爱动的家伙,爽快的答应了。还说老师帮他规划的假期生活贴合他的要求,他会过一个有好处的寒假。

  第四次:

  时间:2012年2月20日

  纪要:孩子刚刚回来,他妈妈就打来电话,交流他的表现,到达了我们预期效果,他妈妈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我们还简单制定了下学期的管理计划,跟紧、提高目标、多表扬。

  反馈:这样的假期安排还不错,使长期没有父亲教导的孩子,在舅舅那里他感受到了,明白了一个男子汉的伟岸不是耍出来的,也不是靠面子赢得的,要有真本领。他也明白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以前鼠目寸光,假期作业也完成得很好。

  家访感悟:我秉承着一个都不放弃的原则,耐心、用心地关注、疏导、理解、感化着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我明白——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爱的时候,透过家访活动,我对这一点的认识更深刻了。因为看到孩子有良好表现的时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如果说校园是一本书,孩子就是书中最美的故事;校园是一首歌,孩子就是歌中跳跃的音符。我们要在沟通中,让每一个故事都精彩,让每一个音符都动听。走进孩子的心灵,拉紧孩子的手,与孩子一齐应对困难,迎接每一天的朝阳。

  家访案例(二十八):

  我们班有个学生,平时朋友不多,不太爱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也不太爱表现自己。我想利用家访的机会好好与孩子进行沟通,多发现一些平时不易被别人发现的闪光点。透过与家长沟通,与孩子交流,发现他爱好广泛,很有爱心。他家里养了许多花、鸟、鱼,在与他交流时,他给我讲了许多养这些小动物的经验,讲的时候表达潜力十分强。透过家访,我真的发现他身上有许多以前不曾发现的优点。家访后,我给他创造了机会,让他在全体同学面前介绍他的这些爱好,让同学更加的了解他,从此以后,他的朋友多了,他变得自信了。因为最近由于预防“非典”时期,家访没有继续进行。但每一个家访的同学我都能做到访前做精心的准备。我能根据这个学生的特点,有的时候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有的时候送上一些真诚的话语。如:爱读书的同学,送他一本书,封面上写上对他的祝福和期望。爱朗读的同学,送他一盘装有我课文录音的磁带。当然我不能做到每个同学都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但是我能做到在家访前对每一个同学进行全面了解,让家访更有实效性,如:上课习惯不好的孩子,我透过一些幽默的话。如“这么帅的男孩,如果能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就更精神了,这样在笑声中孩子就明白了他的不足之处。在肯定中委婉要求,在要求中透着

  赏识。我想这样的家访,必须能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让学生自尊自信,增强战胜困难的潜力。学生的家长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主动与老师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密切配合校园的工作。

  我认为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老师不断带给使他们成功的机会。只要我们热爱教育,善待每一个孩子,学生会喜欢我们,家长也会欢迎我们。

  家访案例(二十九):

  父母及哥哥长年在外打工,鹿芬是家中的老小,平时她跟奶奶一齐生活。在校园里鹿芬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成绩在班里始终是前十名。和别的留守学生不同,她属于个性上进,自理潜力强,自觉性也强的学生。本次家访我除了想看望看望她以外,更主要的,我想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或者教育方法造就了这样一个好孩子。

  去之前我先给她家里打了个电话,是她父亲接的,听得出来他对我的家访感到很意外。农村人朴素的念头认为只有孩子犯了错误,才需要找家长。

  此刻是春节期间,选取这个时间家访,我当然是期望能和她的父母交流一下。到她家的时候,只有她父女两个人在家,妈妈去买东西了。他们热情地请我进屋坐。鹿芬家房屋虽说有些陈旧,但家具及摆设让人看了很舒服,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虽不是很阔气,也算是很温馨了。

  当我说到鹿芬在校的优秀表现时,她的父亲丝毫不掩饰对女儿的骄傲之情。说她是个从小就很让人省心的孩子。鹿芬又是倒水又是拿水果,做事情很是得体。在没有父亲嘱咐,也没有别人提示的状况下,鹿芬待人接物表现出的落落大方,足以看出这些已经成为良好的习惯。在学习上鹿芬向我反映了一个问题,她说一天下来学习很累,仿佛没有时间休息,永久是做不完的作业。我推荐她统筹安排时间,先做急需上交的作业,课间必须要休息,这并不是浪费时间,只有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我问鹿芬父母不在身边会不会想念他们,期望父母留在身边吗。还没等鹿芬回答,她的父亲就抢先说开了。他说上年他们大年初四就离开家去北京打工了。鹿芬只好跟奶奶一齐生活。直到八月份他们才回家一趟。在外打工的时候妈妈由于思念女儿,担心她吃不好,怕女儿受委屈,有时候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今年他们不打算出远门了。鹿芬的父亲说过几天就和孩子的妈妈一齐在附近干建筑队,这样能够多照顾照顾家,多关心关心孩子。我没有多说什么,我想这对父母的决定是明智的。我只是说鹿芬以后要享福了。我望见鹿芬脸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这次家访唯一让我遗憾的是没有能和鹿芬的奶奶谈一谈。我想明白平时父母不在家的时候,一个老人,一个临时监护人又是隔代亲,是怎样教育鹿芬的,是否在学习上经常过问,还是像其他的老人一样只管孩子的生活不管学习。但是不管怎样,我觉得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重大的,在性格、行为、习惯、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会潜移默化地成为孩子的榜样。但愿所有家长都能像鹿芬的家长一样关心孩子的成长,但愿所有的学生都能像鹿芬一样自立自强。

  家访案例(三十):

  我的家访过去时:2003年是哈尔滨市的师德教育年,市教委提出了一个学期每一位班主任家访率要占全班人数的80%,作为一名拥有12年教龄的我不禁想起初登三尺讲台的我,那时带着对工作的热情,我曾有过稚嫩的家访经历,也正是家访使当时的我和比我小十几岁的学生像朋友般相处,以至于虽然那届毕业生现已处于高三的冲刺阶段,我们依然持续着联系,只但是我们的关系由师生转成了大姐姐对于弟弟妹妹们的关心。

  我的家访准备时:当前尽管对于教师师德问题是那么敏感,而家访是那么容易使社会人士产生误解,但我想一个事物的出现必然有它的优势所在,而我所就应做的是使这一优势不断的发扬光大,所以我在全班家长会上郑重的宣布了市教委的决定,讲了家访的好处,并且对全体家长承诺:我的家访重在沟通交流,重在解决问题,重实效,请家长配合我的工作。我班的家长也真切地感到了我的良苦用心,所以我家访了近20家,没有发生一件尴尬的事,而我每次从学生家走出的时候,我的内心都被学生的纯真和家长的真情包围着,久久地温暖着。

  我的家访此刻时:我利用周六和周日的时间家访了近20家,总体的感受是家访使我比较全面的了解了每个学生在家的表现,全方位的了解到了学生的性格,比如我班有一名比较文静、内向的孩子,平时沉默寡言,而她却是我第一个家访的学生,为什么呢?是她第一个迫不及待打电话“敦促”我去她家家访,到了她家,我看到了她整洁的卧室,她养龟的水槽十分干净,她在早市上买的草莓经过一年的悉心照顾已经结了果实,当我向她妈妈询问为什么她养成了如此好的习惯时,她妈妈说这孩子以前干什么都慢,为了纠正这一不良习惯,就让她什么都自己做,从做中提高做事情的效率,无形中也掌握了做事情的方法,锻炼了她的自理潜力,虽然在校时她表现得很文静,可我望见在她家的凉台墙壁上有一块小黑板,她妈妈说每一天放学回来她都要当一个小时的小老师,把每一天学到的新知识讲给家长听,听了她妈妈的介绍,我感到了孩子的可塑性有多大呀!作为老师必须要把孩子的潜能挖掘出来。透过和家长的交流,我们彼此沟通了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交流了方法,基本达成了共识,也互相增进了了解,在心理上能彼此融合,这都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做了良好的铺垫。值得一提的是我刚刚家访过的孩子个性盼望周一的到来,

  因为周一他们就又看到我了,而我也个性盼望周一的到来,因为周一我又能够看到他们了,我们之间产生了浓浓的亲情,这情亲完全超越了师生之情,而这亲情有助于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因为只有“亲其人”才能“信其道”,培养学生的“情商”和“智商”并重。

  我想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仍要继续,这就要求教师要多角度,多渠道的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因为这种沟通和交流拉近了教师、学生、家长的亲情。

【家访案例】相关文章:

家访案例工作总结11-11

教育故事案例10-09

教学设计案例06-12

教学反思案例04-10

家访的作文05-17

家访计划10-09

中班案例筷子教案01-22

物理教学设计案例10-30

小班案例:吮吸手指10-01

家访活动总结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