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展的观后感

时间:2022-07-19 10:10:38 观后感 投诉 投稿

关于画展的观后感(通用23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画展的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画展的观后感(通用23篇)

  画展的观后感 篇1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展现广大师生高雅健康的艺术才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我校在11月1日举办了首届师生书画展。展出了全校师生优秀作品230幅,其中学生作品154幅,教师作品76幅。内容包括水彩画、剪贴画、国画、木刻画、书法、摄影、十字绣等。

  11月3日,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去文化广播中心参观书画作品展。我本带着一种沉重的工作心情去到展厅,但当我到达展厅后,我的心情马上激动起来。哇!展厅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画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方桂珍老师几幅工笔画:《微笑》、《三月红》、《遐想》、《树下》,画中的人物描绘得那么温雅娴静,他们姿态像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气质高贵、清纯无暇,心灵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顿生不忍亵渎的爱怜之情。这时家长带着学生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带着几位学生、家长到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画,内心开始感起兴趣来。我仔细观望着每幅画,我发现每幅画笔法都苍翠有力,画的使人觉得实有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之感!让人感到艺术的博大精深,令我感到自豪!再看到同学们的画,那更不用说了,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又来到书法作品展区,一个个毛笔字清秀俊逸,透露着深深的文化气息,同时也激起了我对书法的兴趣。我又仔细一看,这些书法作品的作者竟然是年龄那么小的孩子!真是为他们感到自豪。一位家长观看完这些作品,不禁地赞叹到:“河田小学能够举行这么大的书画展,真不简单呀!”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看完了书画展,我感觉很不错,能欣赏到艺术,能看到辛苦的'杰作,能看到缤纷色彩的世界!同事们和学生们的那些杰作,使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仰慕之情。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太惭愧了。也许我该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刨除自己的狭隘,认真汲取知识的养分,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

  画展的观后感 篇2

  今天我们去参观了一个特殊的作品展,这个作品展的主题是“童心有爱,七彩梦想”。年少的我们,心中充满了稚嫩的梦想。我怀揣着这样的心情,走进了位于科技宫四楼的作品展展厅。

  一进展厅,我便看见了琳琅满目的绘作品作品:素描、水彩作品、儿童作品、沙作品、国作品,应有尽有,还有别具风格的`手工制品。一件件美丽而精致的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但更令我叹为观止的是一副夏日荷花图,是一幅国作品。这幅作品作品得十分逼真:亭亭玉立的荷花优雅的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的花瓣将柠檬黄的花蕊轻柔的包住,十分美丽。左侧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涩的小姑娘。荷花下方,几片嫩绿的小荷叶刚刚长成,两侧的墨色的荷叶更衬托出小荷叶的生机勃勃。一只如作品龙点睛般的蜻蜓停在盛放的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的香气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开。池塘中,几条顽皮的小鱼在荷叶下嬉戏,十分生动可爱。看到这幅作品,我便想起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觉得,这幅作品的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和杨万里一样: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像荷花一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次作品展,我不仅体会到了大千世界的美丽,还知道了做人的道理。这次作品展,我真是受益匪浅!

  画展的观后感 篇3

  秋高气爽,阳光明媚!今天我们城西小学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金秋书画展”。书画展征集了全体师生的作品,作品风格各异,精彩纷呈,内容有:国画,水彩画,蜡笔画,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等,充分显示了师生的热情,体现了老师和同学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下午,我们低年级的同学跟随着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了这一幅幅色彩鲜明,五彩斑斓的书画,有些同学看了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厌。还不时地欢呼:这幅老师的字真棒!啊!这是我们班程熠茹的.画!这幅也是我们班的,还有这幅也是……听着同学们的兴高采烈的声音,心里想:真没想到我们班有这么多的小画家!我和妈妈看着这一幅幅精美的画,感悟道:多一份参与就多一份成长!明年我还要参加,到时一定画的比现在更好!妈妈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宝贝,妈妈相信你一定行的!”

  老师的作品每幅都是精品,而同学们的那一幅幅种类繁多,富有童趣的书画更是让我们的家长惊叹不已。

  在这次书画展的筹备工作中,我们的老师不知为这花费了多少心血,过程是艰辛的,而结果是甜蜜的。我们为有这么多的优秀老师而感到自豪!也相信我们在这许多多才多艺老师的引领下,我们的成绩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书画展越办越好!城西小学明天会更好!

  画展的观后感 篇4

  周二早晨阳光明媚,我早早的来到了学校。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了,老师来到教室后说:“同学们下课可以去中院看画展。”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顿时兴奋起来,连课都没有认真听,只想着下课铃可以早点打响。

  下课了!下课了!同学们就一窝蜂的冲出教室,冲向中院去看画展。我挤进人群里,“哎呀,是谁踩到我的脚啦!”“看,这幅画真好看!”赞叹声和尖叫声响成一片,此起彼伏。又吸引来一大群人,真是人山人海啊!

  我刚挤进去,便看见了五彩斑斓的书画作品:水彩画,毛笔字,刮画,钢笔字,粘贴画,一幅幅美丽的书画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让人眼花缭乱。

  看到老师写的.字,刚劲有力,令人惊叹。又看到了一些比我小的弟弟妹妹写的字,漂亮极了,我自愧不如。

  我越看越痴迷,这是我眼前呈现了一幅荷花图,线条是那么柔美,看着看着,到了忘我的境界。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出现在我的面前,小溪里铺满了荷叶,亭亭玉立的荷花优雅地站在水中央,粉红色的花瓣层次分明将那黄色的花蕊包了起来,这种画面就如诗意一般。突然,刮来了一阵风把我带到了水下城市,在水下造城市?我很奇怪,在海洋里走了一阵子,我才发现。我既不会游泳,水下有没有空气,我怎们可以在水下行走这么久呢?隐约走来一个人,我便迎了上去,问他我不懂的问题,他说:“这全是科学家的功劳,让我们能在水下行走。”突然,一个巨石向我砸来。“啊”我大叫一声,原来这都是一场梦。

  上课了,我念念不舍的回到了教室,但这些画还在我脑海中浮现。

  画展的观后感 篇5

  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参观了陈嘉庚画展。参观之后我对陈嘉庚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教育家、华侨领袖、华侨实业家。他毕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事业。他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20岁时,就在家乡出资建惕斋学塾。1913年,创办集美小学,其后增办、扩充成为包括小学、中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林等校、科、部以及幼儿园、医院、科学馆、图书馆的集美学校。并成立教育推广部,前后资助福建省20余县、市70多所中小学的办学经费。

  陈嘉庚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者。终其一生,全力支援祖国的革命、抗战及复兴活动。在新加坡参加中国同盟会,募集巨款赞助孙中山革命运动;抗日战争开始,又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筹款支援祖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组织“新加坡抗敌动员总会”,动员华侨从各方面积极抗敌;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嘉庚积极投身反蒋反美的民主运动,支持解放战争。

  了解陈嘉庚先生的.经历后,我的心中充满了崇拜的感情。崇拜他不是因为他的富有,也不是因为他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活动等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而是因为他的精神。诚信果毅、疾恶好善、爱国爱乡都是我所需要认真学习的。

  作为一名厦门人,我因陈嘉庚先生而骄傲,我会把嘉庚精神讲在口中,握在手中,铭记于心,让嘉庚精神得到发扬。

  画展的观后感 篇6

  15日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农村娃描画新农村”画展。画展分为四部分:新生活,新房子,新风景和新产业。

  新农村,新生活。如今,农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家用轿车、电脑等已经不再是城里人的“专有品”,农民也会上网冲浪了,坐在家里轻点鼠标,有可能就能做成一桩大买卖。太阳能热水器这类生活用品早就走进了农民的.家庭,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中,只要轻轻一按,就可以洗个热水澡了!这些生动的生活场景,被我们的农村小伙伴描画得惟妙惟肖,我们也被这一幅幅图画吸引住了,久久不愿离开。

  新农村,新风景。在小画家的画笔下,新农村的景色是那么迷人!你看,远处那一条清澈的小河绕村而过,河边的一排排柳树多像一个个婀娜多姿的仙女,河里的荷花竞相开放,鱼儿在尽情地玩耍……

  新农村,新产业。画展中,我们还了解到润州农村一些重要产业分布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用不了几年,我们的农村人民生活会更加美好安康!

  画展结束后,我陷入了沉思:作为生在农村的孩子,我一定要勤奋学习,以后为建设家乡也贡献一份力量!

  画展的观后感 篇7

  这一星期的星期一下午,我们来徒步来到了食博园,目的只有一个:来看杨明老师的画展。就在这一天的上午,我们也看了杨淇老师讲敦煌壁画的两个视频,虽然们怎么认真看,不过也看了也算是有备而来吧!

  我们进了画展前的大厅,首先看到的是刘永胜老师看完画展为杨明老师写的序言,麻校让我们不要说话,等进了展画厅才可以窃窃私语。我们穿过大厅,推开那沉重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画在那图墙上挂着,摆得井然有序。

  最显眼的就是那副千手千眼的菩萨,每一只手,每一只眼,都是杨明老师慢慢勾出来的,有时要趴着,有时要跪着,有时要坐着,据杨老师说这幅画他画了一年多,听了这个数字竟是惊讶。摆在这幅画旁边的就是杨明老师的自叙——《一个追梦者的自叙》看了以后挺感人的。

  我们几个又往里走,我看见了一个挺丑的菩萨,一看竟然是观世音菩萨,又一想《西游记》里的观世音菩萨,截然不同啊,我们就在这个并不宽敞的地方走着,看见了形态怪异的佛像,还有一些没上色的,也有一些杨明老师的学生画的.。

  我们走着走着看见了姚老师正在为一些同学当向导,我们也混了进来,听起姚老师讲起来,不愧是主任,讲的娓娓动听,头头是道,听的我们津津有味,仿佛身临其境,穿越了一般。

  我们把这里转了一圈的时候我们就该回学校了,还真有点依依不舍,我们告别了食博园,就踏上回学校的路了。

  画展的观后感 篇8

  进入大厅我们便可以看到陈列在墙壁上的书画作品,一个个非同凡响。走近细细一看原来那些便是各院校的作品,大多数是国画,还有的是绘画和摄影作品。每个作品带给人们的都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摄影放映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绘画呢?告诉人们的则是个人的`人生或生活的感悟,它们都是如此的具有魅力。在绘画中品出了人生,而摄影展则带给了我们无数唯美的画面,让我们由此心生向往和憧憬之情。每一幅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各自的韵味!都值得人们去细细品味!看了这些作品之后似乎感觉到老师们在鼓励着我们,告诉我们艺术是充满魅力的、生活是美好的、学习是无止尽的。希望我们可以好好珍惜青年时光,用心去体验生活,去感受艺术带来的无穷的魅力!

  时光易逝,作品展也因此变得更加的珍贵,就让我们趁现在时光未流逝之际,好好去把握它们把!让我们的激情永不灭,一直伴随着它的继续而流动吧!最后,预祝所有老师们在此次的作品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也预祝此次艺术作品展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画展的观后感 篇9

  你看过长60米的画卷吗?你听说过75岁高龄的老先生能把石湾到澜石的26个景点用一年的时间画完吗?似乎不太可能,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招仕波老先生虽然年纪大了,但它仅仅用了一年长的时间把石湾到澜石的26个景点用中国的水墨画画了下来,招仕波老先生曾说过:“我在石湾生活了近50年,对我来说石湾是我的第二故乡,石湾这几十年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使我产生了画《石湾风采》的灵感。”

  是呀,石湾这几十年来的变化之大,怎不令人惊讶?昔日在东平河上只有几个小码头,现在架起了几座漂亮美观的大桥;昔日矮小的厂房,变成了高大崭新的`办公楼;昔日简陋的楼房,农舍和农田,全变成了高大的楼房;还有漂亮的陶瓷城和佛山候机楼,热闹的贸易中心,这都是时代的新变化。不过,也有从未变过的,就是许多名胜古迹,例如:南风古灶就有几百年的历史,里面直到现在还生产着许多精美的工艺品,许多的海外学生专门来这里学做陶艺,除此之外,石湾还有南国陶艺之都的美名。

  看完画展后,我知道了,在这几十年是党带领着人们逐步走入富裕的生活,许多建筑物都是石湾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劳动成果,作者还从栩栩如生的画卷中告诉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另外,我还从作者那里发现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那就是—坚持。

  画展的观后感 篇10

  《巴黎国立毕加索艺术馆珍品展》在香港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馆开展。抽空去看看。

  我对于毕加索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价值从来都是惊奇的欣赏!当第一次接触毕加索艺术时,是我在学画初期得到一本毕加索画集,是表哥从香港买来送给我的,那个时候是难得见到的国外艺术家作品。我就惊奇绘画艺术还可这样来表现?怎么可以这样画?为什么要这样画?价值又如此之高?不得其解、不得其解呀!为此,有机会我就会观看毕加索的.真迹艺术作品展,思索他为何会有这种惊世骇俗绘画艺术,包括看一些评论家的文章,但是从来就不能让我自己真正理解和信服过,试图剖析他的艺术动机是我脑海中的一个萦绕之迷。这里可能有艺术家朋友会有认同我对毕加索之迷观,亦可能会有艺术家朋友觉得我是土老冒,无现代艺术细胞,呵呵!不要紧,不懂就是不懂!不能装懂吧?更不能停止探究毕加索艺术的想法。

  神奇的毕加索,今天,也就是在我看毕加索画展时,看到了毕加索一段语录,让我茅塞顿开,迷底我想应该是解开了,金句的作用是如此有说服力,我所不能明白的问题都让我明了,好一个毕加索艺术,原来源如此“对我而言作画就象参与一种戏剧性的体现,在这个过程里象置身于支离破碎的现实中。”“对我而言创作是破坏的总和,我作画时随即将它破坏。”或许毕加索语录是我洞开欣赏现代艺术之匙。

  画展的观后感 篇11

  今天我们去参观了一个特殊的画展,这个画展的主题是“童心有爱,七彩梦想”。年少的我们,心中充满了稚嫩的梦想。我怀揣着这样的心情,走进了位于科技宫四楼的画展展厅。

  一进展厅,我便看见了琳琅满目的绘画作品:素描、水彩画、儿童画、沙画、国画,应有尽有,还有别具风格的手工制品。一件件美丽而精致的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但更令我叹为观止的是一副夏日荷花图,是一幅国画。这幅画画得十分逼真:亭亭玉立的荷花优雅的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的花瓣将柠檬黄的花蕊轻柔的包住,十分美丽。左侧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涩的小姑娘,荷花下方,几片嫩绿的小荷叶刚刚长成,两侧的墨色的'荷叶更衬托出小荷叶的生机勃勃。一只如画龙点睛般的蜻蜓停在盛放的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的香气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开。池塘中,几条顽皮的小鱼在荷叶下嬉戏,十分生动可爱。看到这幅画,我便想起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觉得,这幅画的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和杨万里一样: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像荷花一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次画展,我不仅体会到了大千世界的美丽,还知道了做人的道理。这次画展,我真是受益匪浅!

  画展的观后感 篇12

  今天,我们去了前进中学参观画展。我们学校共展出了18幅优秀作品,都画得棒极了!

  刚进展画厅,一副《春秋艳景》就进入了我的眼帘。这一栋栋房子、一颗颗大树,从树上飘落下的叶子落到一座座红顶房上,好像是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仔细赏阅《春秋艳景》这幅作品,好像真的流连其间,我仿佛置身于春秋时节,一时流连忘返。这次画展汇聚了各个学校的出色作品,真的是一时欣赏不完。

  通过这次参观画展,我觉得每一个人必须有一技之长。否则长大以后在社会上就不能显出自己的才能,就不会被重用。妈妈经常对我说:要我一定多学本领,有一技之长,那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价值。当然,学习好了,当然好了,可是,一定要有“外门”的特长。在这次画展中对我的感触很大。参观后,同学们依次走出了展画厅,每一副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着那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油画,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将来在社会上一定要发挥我的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

  画展的观后感 篇13

  1月16日上午,跟着老师们去到沙河市国际会展中心参观书画展。虽然天气有些冷,可热情很高涨。

  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一进门就被整个展馆的气势震惊了。偌大的场馆,四周墙上挂满了大师们的作品:有龙飞凤舞的各家大字,有惟妙惟肖的工笔人物,有气势磅礴的写意山水,等等,浓墨重彩,琳琅满目。因为会场太大了,展品太多了,我没能一一细品。

  在众家的大作中,我只留意了一些写意花鸟画。看落款这些大部分是刘鸿敏和李景森两位大师的'作品。每到一幅跟前我都要伫足品赏一番。他们的画儿笔法流畅,韵味十足,令人叹服。我最为关心的当然是各家的牡丹了。李刘二位大师的牡丹各有千秋,但更吸引我的当属刘现禄老师的牡丹了。刘老师的牡丹颜色鲜美,造型优雅,神韵跃然纸上,令人叹为观止。等参观完一圈以后,胡老师又带我回到刘老师的牡丹前,细致地给我分析讲解,花头的调色,花瓣的分布,点蕊的方法,还有枝干,叶子,留白等等,真的使我受益匪浅。下午李老师也对刘现禄老师的牡丹评价很高。晚上我想找到刘老师的空间看看有没有更多的牡丹,可惜王老师说他不上网,真的是有点遗憾了。

  这次展会上,我除了注意了王老师崔老师等老师们的字以外,我还特意注意了一幅字画“书魂”。关于字是哪家啥体我不懂,也没注意落款作者名字,我只是对这两个字感兴趣,我想练练,等啥时候自己也写一幅贴我的图书室里。

  会场上,老师们现场挥毫泼墨可算是一大亮点。

  这次展览活动还有最欣慰的一点是,三人轩的两位小妹的作品也参展了。虽然和大师们的大作比起来看上去有点小家气,但已经很不错啦。这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经历,也是我们的动力。希望以后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希望三人轩茁壮成长,希望沙河书画事业蓬勃发展。

  画展的观后感 篇14

  昨天几位朋友约我出去走走,繁华都市看到的是满眼没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群,就像雄伟的“水泥森林”我们无心去浏览服装城和百货店,而锁定的目标就是书店和画廊及艺术展示馆,对于画展我近年看得很多,当代艺术我认为大多是宁静不足,浮躁有余。故平时宁可在家欣赏历代大师的画册,觉得这样比看那些跟风时尚的现代艺术养眼得多,但与朋友们在一起你总不能单独站在展厅门口不进去吧。

  画廊和艺术展厅里的作品五花八门,有传统,也有用各种手段制作出所谓的现代派艺术,五彩缤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我朋友是搞文字的,对艺术虽喜欢但在欣赏方面没有多大悟性,只要看到书画情绪就很激动,朋友说现在的优秀画家多如牛毛,真是艺术的春天。其实他对艺术作品的优劣是一无所知,他问我对这些展品看法如何?在老朋友面前我便直言,我说,我对当今的绘画看法正好与你相反,现在用两句话来概括比较恰当,即:“以俗为美者不少,以新唬人者更多”看到画廊里称之为传统的作品时,就想起大翻译家傅雷在1944年写给黄宾虹信中说,一些画家作品“甜熟趋时,上焉者,整齐精工,模仿形似,下焉者,五色杂陈,难免恶俗,离艺术则远矣。”在中国传统的书画上对于作品的气息非常讲究,一幅佳作首先给人一种高古雅逸之气。但现在这些作品予人以媚俗和浮躁之气,还有江湖气、匠气。好作品应该净化人的心灵,不能让人感觉是一种精神污染。

  至于那些搞视觉冲击力的西式时尚画家,他们闭口张口谈创新和现代感,如果说要切入现代,不是一种单纯以形式去切入的问题,这些搞现代的人大部分是从国外的传统学来的,他们为什么不可以用自己老祖宗的方式呢?崇洋者也要学学老外们是怎样尊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一位德国学者说:“任何民族首先要站在自己的民族的文化立场上去自己发展文化,这是最基本的,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中国画在当代己进入了一个大家齐“创新”的误区,似乎不创新就不显出画家的才华,就出不了成就,折射出当代一些画家存在着一种浮躁心态。艺术家如果是为了创新而画画,则可见是何等的功利又何等的虚伪。优秀的艺术是没有新旧之分而只有优劣之别,所以毕加索说:看非洲的`艺术每天都是新的。

  当然,中国画的发展必须要创新,突破。但这一定是虚心学习,潜心研究的基础上,在对中国画有非常深刻认识与理解的前提下,才有“创新”的可能。对“传统一路”的误解,直接始自康有为不知天高地厚贬董其昌与陈独秀瞎骂四王,这本来仅是他们欲将政治热情混充艺术鉴赏的一厢情愿的论调,其门外之谈误导了一代神志不清的中国画后学者,这些人盲目地一遍遍讲创新,他们不知道最有价值的东西,往往就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易经》里面就讲到“变”与“常”的关糸,现在这些喝过迷魂汤的人是光知道变,而不知道常。

  中国的现代流行艺术,实则,上焉者,充其量只是西方现代艺术的模仿秀,下焉者是以新唬人一时的快餐艺术。都说现在中国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穷二白”外国的经典文化未学到手,却把自己优秀传统文化丢光了。你看外国人多聪明,他让中国人去捡他们遗弃了的文化垃圾,他们悄悄地在研究中国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现在好多画家满脑子的功利“生产”出大量俗作,包括一些唬人的现代派文化垃圾也充斥于社会和市场,误导和影响观众眼光,如此循环,最后造成一个庞大的艺术趣味偏低的社会环境,而当这些渗透到权力与机制里被当做“正统”和“主流”予以提倡和鼓励,中国的艺术就面临灭顶之灾了。

  画展的观后感 篇15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月14日,岐山关中大厦门前彩门夺目,鞭炮齐鸣,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曹宇先生从艺五十年暨师生书画展隆重开幕。来自社会各界的书画名家、曹宇先生弟子及省市领导约千余人汇聚西岐,于关中大厦八楼展厅内观赏作品,畅谈艺术,座谈交流。此次展览嘉宾之盛,规模之大,氛围之浓,让我深受感染,不由生出感慨和敬佩之情。

  因为自己是书画圈外的人,也不懂书法艺术,却无意中认识了一些圈子内的老师和朋友,和书画结了缘。这次,承蒙赵老师邀请,我这个即不会写毛笔和硬笔书法,又不会画画的人,也充当了嘉宾中的一员。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深深的敬意,参加了曹宇老师从艺五十年暨师生书画展座谈会,参观了这次不平凡的展览。虽然对曹宇老师的篆刻、书法、绘画、剪纸已早有耳闻,却迟迟未能谋面。通过这次展览和座谈交流,让我对曹宇老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艺术的力量和执着的追求,让我这个不是艺术圈的人也深受感染,顿生钦佩和敬仰之情。

  当日展厅内,热烈的氛围,激情的场面,涌动的人群,这无疑是对曹宇老师从艺五十年艺术生涯的总结和定位。尤其是,艺术界老前辈们专业的评论和点评,让我感受出了有一种自然的原始光芒在曹宇老师身上闪闪发光。正如大家所说,曹宇老师他即是一位思想家、艺术家,同时,又是一位学者、一位奇人。他献身艺术生涯五十载,追求真实、自然、平淡、永恒,这是他的一种境界、一种作为、一个文化人的心态。

  此次展览取材丰富,风格迥异,作品大多都是出自曹宇老师和他的学生之手,而且参展的作品都是经过统一装裱,皆为新作。因为自己不懂书法,对专业的评论术语更是陌生。因此,只能欣赏各位老师的佳作,却不敢妄加评论。以上所述,也就个人的观后感,用外行话做以总结,不到之处,还请曹老师多见谅!

  画展的观后感 篇16

  星期六,妈妈带我去文化馆看画展。

  进了文化馆,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画和字:有很大一副的“大”字,有美丽的仙女,有勤劳的鸟妈妈给鸟宝宝喂食……最显眼的还是那幅牡丹花了,它是整个文化馆里最大的.画了,整整占据了一面墙,比大人还高,上面有形色各异的牡丹花,有怒放的,有含苞待放的,颜色有红色、黄色、还有粉色,真是一片美丽的花海!

  突然,我看见很多人围在了一起,我也赶紧跑了过去。原来是位老书法家正要写字,他先拿起一支大大的毛笔,蘸饱了墨,然后在纸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一个“舞”字,再换了一支小毛笔落了款,然后拿印章一按,哈!完成了!那个“舞”字就像一位舞者在跳舞一般,四周响起了热烈的赞叹声。

  看完画展,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文化馆。我以后也要好好练字,希望将来也能成为一位书法家。

  画展的观后感 篇17

  “爱艺术并不表示懂艺术,懂艺术并不表示会艺术,艺术不是模仿,而是超脱、创造。”前几天,我去看了学校橱窗栏的画展,各式各样的话都有。有幻想、素描、人物画。而其中,最让我感到奇特的是人物画了。简单的勾线笔、铅画纸、蜡笔就能画出任务不同神态,不同表情和不同的样子。

  在这些画中,有一幅画讲妈妈在厨房打扫卫生。那幅画是4开打画上的颜色各异。画上的妈妈弯着腰,拿着拖把,在拖地上的灰尘,那个画这幅画的人把妈妈拿着拖把的样子画的十分仔细,可以看到妈妈那被累的汗珠,也可以看妈妈那湿湿的衣服,这是一幅简单的.话,可这幅画体现出不辞辛苦的干家务。各种画有不同的感觉。如:优化使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的过程中的布、带、木板等材料上塑造了艺术形象的绘画。他也在欧洲起源发展,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话种。他的前生是15世纪以前欧洲的蛋彩画。达芬奇曾画过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百看不厌,尤其是他那恬静的笑容中蕴藏的永恒之美,更使人无限陶醉与向往。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的含着哀伤有时让人你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这次画画展,让我获取了许多新知识,也让我十分大饱眼福。

  画展的观后感 篇18

  10月1日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到盐城会展中心参观中国水墨画展。来到会展中心,我透过玻璃门,远远看到展厅里陈列着许多画,我恨不得插上双翅立刻飞到画前。

  进了展厅,一幅幅水墨画陈列在我眼前。其中我最喜欢“八仙图”。你看,那八位神仙个个栩栩如生,他们正坐在树荫下休息,互相谈论着自己过海的经过呢!瞧,何仙姑正手举莲叶望着地上奇形怪状的石头,其他的神仙都在悠闲地吃着水果。

  我还非常喜欢“锦绣天堂”这幅画。这幅画以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景物,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远看,连绵起伏的山峰在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松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青翠;近看,一户户人家在青山的掩映下,时隐时现。正如诗人王安石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说得一样。我想,能生活在这种地方,一定很幸福吧。

  一幅梅花图引入我的眼帘,图上一朵朵怒放的`梅花争奇斗艳。梅花能在寒冬开放,不愧为“岁寒三友”之一啊!我想,也许作者正是佩服梅花这种不怕苦的精神,才画梅花的吧!

  妈妈正聚精会神地欣赏一幅画。我想,究竟是什么画夺走妈妈的眼球?走上前一看,原来是“仕女骑马图”。图上的仕女都坐在马背上,丝毫不害怕,显得雄姿英发。

  在参观的过程中,水墨画专家们还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画的各种画法。有中外结合法、古代画法等,我们都第一次听说。

  画展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展馆回家了,这次活动真难忘!

  画展的观后感 篇19

  今天,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画展,轮到我们班参观了,我们都兴奋不已,走进画展室,琳琅满目的画,手工作品,以及字贴都映入我们的眼帘,我快迅地观赏着,希望能把所有的东西都牢牢记住,但是东西太多了,队伍走得也快,所以还是漏掉了许多东西,不过,使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纸板飞机模型了,看见了这些飞机模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记得很久以前,我也有一个飞机模型,也是自制的,但材料极其特殊,许多吸铁石,许多小铁块,还有一些小零件组成的。其实那个时候我就想用这些材料做一个飞机模型,但自己组装成的总是有些地方歪七扭八,什么不好看,我只好请来一援军——爸爸帮我修理一下,爸爸取掉些东西,又装上别的零件,不一会儿,一架威风凛凛的战机模型就组装好了,我爱不释手,但是爸爸却说:“这十分容易变形,最好不要动,”听了爸爸的话,我只好恋恋不舍地放下了。虽然我很小心地保护它,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那天,我正在吃饭,妈妈吃过饭后在午休,我一时兴奋,不小心把那把放着战机模型的椅子碰倒了,我大吃一惊,赶紧回头看战机模型,担心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战机模型散架了,倒处都是零件,我把零件一一找到,从但是却无法复原了。后来让爸爸拼装,但爸爸说他也忘记怎么拼了,我十分后悔,但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之后,我把零件包裹在一个布袋里,放在桌子的最高处,至今还在那里放着,我至今也不会忘记这些零件发生一点一滴的事情。

  画展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美好的一幕幕忽隐忽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画展的观后感 篇20

  今天,我到图书馆参观了“快乐二小,幸福童年”的美术画展。

  一去到画展,往右看,就会看到一些不太精致但很可爱的画,还有一些画昆虫的画得惟妙惟俏,似乎一条真的虫子爬到了纸上。往左边看,就能看到一幅幅精美、好看的书法,给力许多人向前进的鼓励和勇气。

  继续往前走,就能看到一张长长的桌子,上面摆着琳琅满目的小手工,有的用一些月饼盒子制作而成的小坦克;有的是用一些盒子和卡纸做成的照相机;有的是用一些一次性筷子做成的小房子,房子外还有一个花园和五颜六色的小石子做成的小路,可爱的秋千也是用一次性筷子做成的`。还有用布碎卷成的美丽小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用一次性筷子做成的摩天轮,不认真看的话,还真看不出是用一次性筷子做的呢。

  美术画展里还有许多漂亮精致的图画、手工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朋友们有兴趣的话,请到图书馆一饱眼福吧!

  画展的观后感 篇21

  作为美术欣赏课活动的一部分,上周四我随着我们系的师生一同来到江西艺术中心参观陈丹青画展。在几个小时里,每一个同学都认真地欣赏了自己喜欢的画作,也收获了许多。

  舍斯托夫说:“人就是向现实转变而尚未完成转变的可能性”。时间、友谊、艺术,是本次展览的主题,由三位画家相识四十年来的故事与作品,作为主线,叙述青年时代的理想,油画实践的轨迹,围绕艺术的友谊。四十年来,三位上海老朋友的故事充满戏剧性的起伏与变化:林旭东由油画转向版画,继而转向电影,又回到油画;陈丹青的绘画与书写生涯,已为公众熟知;韩辛从上海、美国、北京的艺术游历,则是一个少年成长为自由画家的典型。在四十年故事中,陈逸飞、刘小东、贾樟柯,是这三位画家长期友谊的见证人。而三位老友的各自陈述,使我们有机会进入时光隧道,目击时期自学一代如何成才,为今天的艺术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明的对比与反思。

  展厅入口的大幅黑白照片,是20年三位老友骑着自行车穿越上海的弄堂,笑得非常开心,一如他们的年轻时代。那是动乱的年代,岁月荒荒,他们躲在角落偷听苏联录制的欧洲古典音乐,自学绘画,彼此玩笑,九十年代,三个人各走各的路,到了新世纪,又凑到一起画画,聆听当年的曲目,依然彼此玩笑??在展厅中,四十年的光阴转化为物质与文字,在展馆的墙上交错并置,灯光下显得很静很亮。

  门首两侧的墙上是三位老友的三篇自述,作品由左右两端展墙挂开,按年代顺序,依次分段,向展厅深处延伸:启始于70年代三个自学少年的自画像,以及欧洲各名作的临摹,终结于各自的写作和创作,每一展室印在墙上的解说文字,关于画,关于人。陈丹青与韩辛各写了十余段,林旭东寡言字仅写了三段。此外,半数以上的画配有图说,韩辛与陈丹青各占一半,这是两个话多的人,一个爱听表扬,一个乐于夸奖。

  林旭东写道:一天上街,在淮海路上迎头就遇见了病后的丹青和他爸爸。以后就开始你来我往地时常见面。有时他会和爸爸或者弟弟一起来。他爸爸和弟弟的形象俊朗,常常成为丹青习作的对象,后来丹青画的康巴汉子,骨相结构中也有他们的影子?他这几年的画中,我比较有感于他的印刷品写生,形式上是他在美后期图像并置的.延续,但已不只游戏概念,娓娓道来的是他的衷肠,岁月苍桑,世事难料,画家能守住的也只有这几本旧画册,在无人喝彩中自有一种从容与淡定,波澜不惊中题材已被超越:在一笔一划的把玩中,他营造着安放性命的处所?韩辛画得很多,水粉画,画的多是风景和静物。

  在画展中找他们的“进步”与“退步”,或者比照谁画得更好,都是无趣的,都是观看与认知的障碍,因展览所能呈示的意涵,是三个独立的人如何与境遇周旋,如何与自己的爱与才能纠葛,如何在不同的时代“画什么”,“怎么画”而他们顽强信守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虽然这份爱遭遇了不断改头换面的时代。提醒是必要的,即:此展本身是一件完整的,难以分割的作品,单独看一件作品,一个人的作品,一个年代的作品,便没有看见这个展览。

  绘画,是画家的终身自我教育,眼界,是基本的条件,而眼界,通常指向别人的作品。其实,自己的作品也在教育自己,并赋予对绘画的认知,这是一个使作者成为观众的画展。

  画展的观后感 篇22

  今天下午两节课后, 我们全班来到B3幢一楼参观黄原奶奶的书画展。

  老师带领我们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四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字画。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悠悠的古运河水,盛开的'牡丹,挺拔的墨竹……中间还镶嵌着几幅书画作品,动静皆宜,相得益彰。黄奶奶的笔法苍翠有力,又行云流水,让人不禁感叹她高超的技艺。我课外也在练习书法,觉得特别枯燥,有时都不想写,看了黄奶奶的作品,我想我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幅画就是牡丹争艳图,形态各异的牡丹竞相争艳,黄的、红的、白的……瞧,上面还停留着两只黄黑色的画眉鸟,时而清脆的鸣叫,时而扑打着翅膀,让人赏心悦目。寓意着我们青少年在老师的教导下积极向上,勇于进取,像花儿一样美。

  画展中还展出了一些照片,灵山大佛、江南林园、太湖美景……让人感觉黄原奶奶是那么热爱生活,热爱家乡。

  活到老,学到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我想我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应该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去感受美丽的世界。

  画展的观后感 篇23

  昨天一朋友相邀,我去文园看画展。

  画家叫陶祥林,他的画曾上了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展播。

  我看他画的是国画,有山水、风景、字画之类的。

  我紧盯着看,同事樱花笑着说只能远看,近看就没味了。

  呵呵,近看、细看、远看都是梅花呀。

  美的画儿与人分享,我以为就是如入佳境了。

  在会上,有一老同志说:“陶老师坚持不懈地爱好画。用心画了几十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能画好画。我觉得他的画中有诗情画意、且形神兼备,是非常富有意韵的。当然今后作画还得力求创新,还得把画展规模变大点、更专业点。”

  另一老同志说;"今天我们在坐的老年人多一些,似乎叫老年书画协会的活动。但我们也可以改一个名字,叫返老还童书画组,或者叫还童书画组。让童心永驻……”

  这个老同志芳心逸然,我也乐了。

  走进文园,感受文人的气息。我也见识了一些华容文化界的精英。他们或在书画上有所作为、或在写作上有大作、或在文艺上有造诣,总之是有爱好,并坚持练下去了。一切都有可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吧。

  会后,张老师送了三本书我,另送了三本书给樱花。精神食粮呀,受益无穷了!

  中午回学校小睡了一会儿,一天一天地真快!

  去年暑假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作家与语文同行的'活动。收获了一本《倪萍画日子》。当时很诧异,倪萍怎么可以画得这么有滋有味?后来看她的《姥姥语录》等书,才发现她生活中常看史铁生、季羡林、莫言等大师的书、常看名人的画展,可见艺术是相通的,能够优化人的许多才能。

  我以后也要尽可能地拓展我的爱好,让思维变开阔,让梦想纷飞,慢慢来,应该是可以的吧!

【画展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画展观后感04-29

画展的观后感11-08

画展参观观后感09-26

书画展总结07-16

画展观后感6篇09-20

画展观后感14篇03-10

画展观后感15篇11-07

画展观后感(15篇)11-08

有关画展观后感(精选24篇)12-30

艺术画展观后感范文02-07